1
|
乜寇?索克魯曼
|
|
乜寇?索克魯曼,布農族人,來自南投縣信義鄉望鄉部落,現職為自由作家、高山嚮導,並兼任大學講師;畢業於靜宜大學生態研究所,專長於部落生態旅遊、原住民傳統生態知識研究;作品《東谷沙飛傳奇》曾獲2008年無濁流文學獎殊榮,並於2016年獲選台北兒童藝術節舞台劇改編。目前定居於雲林斗六,育有兩個孩子。
|
2
|
王文華
|
|
王文華(1966-),曾任國小教師,現已退休。兒童文學創作第132號作品出版,東大兒文所畢業。他愛山更勝於愛海,目前定居於台灣埔里,一個靠近日月潭邊的小鎮。平時的王文華很忙,忙著讓腦袋瓜裡的故事飛出來,也要忙著管他那班淘氣的學生,他很喜歡跑到麥當勞看小朋友幸福的吃東西、玩遊戲,那時,他特別有靈感,可以寫出很多特別的故事。王文華曾獲牧笛兒童文學獎、金鼎獎等獎項。出版的作品有:《美夢銀行》、《淘氣小狐仙》、《豬兒當自強》、《泡妞特攻隊》、《我的家人我的家》、《歡迎光臨餓蘑島》、 《我的老師虎姑婆》、《小五女生every day 》、「可能小學的愛台灣任務」套書、「可能小學的歷史任務」套書、《做孩子的學習好夥伴》等。
|
3
|
王政忠
|
|
【學歷】臺灣台南第一高級中學(1992)臺灣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系(1997)臺灣台中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2009)【經歷】南投縣立爽文國中教師、主任(1997~)南投縣第六期國中主任班結業(2003)親子天下雜志專欄作家(2014~)遠見雜志特約專欄作家(2015~)【個人獲獎】★Power教師臺灣首獎(2008)★南投縣特殊優良教師(2008)★臺灣青年志工績優團隊指導老師(2008)★臺灣青年志工創意服務績優團隊指導老師(2009)★Super教師臺灣首獎(2011)★師鐸獎臺灣首獎得主(2014)【帶領團隊獲獎】★教育部?手計劃臺灣首獎(2010)★Inno School國際認證—學校創新經營臺灣首獎(2011)★入選天下雜志優質國中100選(2012)★教育部教學卓越團隊南投縣特優學校(2013)★教育部教學卓越團隊臺灣金質獎(2014)【個人著作】「老師,你會不會回來?」(時報出版社/2011)★ 博客來網絡書店年度暢銷書(2011-2012)★入選「台中之書」(2012)★韓文版、簡體版發行(2013) ★累印2版24刷120000本(近10年臺灣紀錄)【重要演講及活動】 ★2014 TED 臺灣年會講者(網絡點閱70萬人次-臺灣紀錄) ★2015天下雜志 國際教育論壇 臺灣講者 ★2015遠見雜志教育專題微電影主角(網絡點閱120萬人次-臺灣紀錄) ★2015全台偏鄉教師教學工作坊總召集人(參與教師人次2000人) ★2016全台偏鄉教師教學工作坊總召集人(參與教師目標2500-3000人) ★2016 TEDxHKBU年會講者(TEDxHKBU是香港規模最大、影響最大的TED TalkS)【教學專論】-國語文翻轉教學法-MAPS教學法★教學法獲獎:教育部教學卓越團隊臺灣金質獎★教學法專論受邀發表:臺灣師大中等教育月刊(622期) 第三屆師資培育國際學術研討會(臺灣師大2015)2015海峽兩岸中小學教育與課程改革研討會(中正大學)
|
4
|
王浩一
|
|
學的是數學,喜歡的是建築,醉心的是歷史,曾經從事國際貿易,現在也是工業設計人和品牌管理人。出生於南投,在嘉義讀國中、台北上高中、台南念大學,戲稱自己是島內小留學生。先在台北工作十多年,現定居台南。熱愛穿梭在大城小鎮的街巷,紀錄各種人文歷史和生活典故。為台南城市作家、文史工作者、生活考古學者、輕歷史論述者。台南市政府珍貴老樹保護委員、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諮詢委員、中時「三少四壯集」、《美印台南》專欄作家。高雄醫學大學「經典文化領域」兼任講師。公視「浩克慢遊」文化旅遊節目,與作家劉克襄共同任主持人。
|
5
|
王浩威
|
|
高雄醫學院(現為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曾任台大醫院、和信醫院及花蓮慈濟醫院精神部主治醫師;臺灣心理治療學會前理事長;《島嶼邊緣》、《醫望》雜誌總編輯。現專職心理治療,同時擔任華人心理治療研究發展基金會執行長、心靈工坊文化公司發行人等職務。曾獲時報文學獎新詩甄選獎、吳魯芹散文獎。王浩威熱愛精神醫療工作,也是全方位的作家。他的寫作結合了精神醫學的專業和知識份子的人文關懷,兼具知性與抒情,洋溢獨特個人風格。
|
6
|
王萬富
|
王灝
|
王灝(1946-2016),本名王萬富,出生於埔里鎮茄冬腳, 他是本縣少數藝文雙棲型的創作人,平素創作文字 寫作與繪畫創作同步並行,喜歡以詩入畫,以畫寫 詩,並且熱衷於地方文化運動的藝文經營模式。 其文學創作歲月長達四十餘年,創作項目分別有現代詩、散文、文學評論、古典詩、民俗寫作以及民間文學的寫作等,近期則熱衷於藝文與生活的結合,藝文傳達的另類實驗,以及文學聲音的探索等文學遊戲行動。
|
7
|
田哲益
|
|
田哲益(1955-2022),布農族人,族名達西烏拉彎.畢馬,是一位致力於訪查台灣原住民神話故事的重要著作,蒐集的的神話傳說,包括十族:泰雅、賽夏、鄒族、布農、排灣、魯凱、卑南、阿美、達悟、邵族等神話與傳說故事,這些故事,是我們寶貴的文化財產。他對原住民神話的訪問、踏勘是不可忽視的成就,著有《泰雅族神話與傳說》、《賽夏族神話與傳說》、《鄒族神話與傳說》、《布農族神話與傳說》、《排灣族神話與傳說》、《魯凱族神話與傳說》……等,共十本原住民的神話與傳說。(神話內容請詳參上卷〈口傳文學〉的部份)
|
8
|
白棟樑
|
|
白棟樑(1948-2023),出生於南投縣埔里鎮,現任望山文化工作室負責人,曾獲各種報導文學獎、散文獎等殊榮,由於對台灣山林鄉土寄以深厚情感,遂以「望山」為工作室之名號,期許追本溯源,親近田野,書寫歷史。
|
9
|
吳東晟
|
東城居士
|
吳東晟,民國66年生,南投名間人。成長於臺中霧峰。家住光復新村。民國98年,因光復新村收回,遷居霧峰吉峰。因就學、工作關係,旅居彰化四年、臺北一年、臺南十六年。早年寫作興趣以現代詩、散文為主。民國89年,就讀成大臺灣文學研究所後,因研究領域擇定臺灣古典文學研究所,始肆力傳統詩。父母均為公務員。父親吳宗評,喜歡文學,年輕時因嗜閱讀而近視千度,平日也作詩文自娛,只是苦於無師友切磋。年少時父親即以大量的書信、關鍵的情詩,贏得母親芳心。父母雖未曾刻意栽培,但對子女的無條件支持,使我走文學之路,比常人尤為通順。國小、國中時代,常投稿學生刊物。如《國語日報》、《中堅期刊》(臺中縣救國團刊物)。高中時就讀臺中一中,主編《育才街》,眼界始開。對現代文學、傳統文學、臺灣文化的啟蒙認識,也都是在高中時。大學時,就讀彰化師大國文系。課餘參加歌仔戲社、國文系系學會等社團,主導或協助系學會的子社團,如詩詞吟唱(今改名「雁門詩社」)、新詩朗誦(地下水詩社)、系刊編輯(編輯股)等。大三,於彰化縣文化中心出版處女詩集《上帝的香煙》。大四,以〈星期二的下午〉一詩,獲全國大專學生文學獎新詩首獎。此後,創作始較為校外人所知。實習時,在臺北市立復興高中實習,同時擔任《藍星詩學季刊》的執行顛輯。藍星主編趙衛民老師,是我的大三導師。趙老師離開彰師後,到淡江大學任教,給我待在編輯室的機會。如同教學實習讓我知道了教師的角度,編輯詩刊的經驗,使我對創作行為,增加了編者的角度此一視角,從而更洞察自己過去的若干盲點。碩班,就讀成功大學臺文所。當時臺灣文學研究所尚在草創初期,我選擇以臺灣的古典文學為研究範圍,由施懿琳老師指導。碩論以洪棄生《寄鶴齋詩話》為研究對象。這是一本指導習詩的詩話,為了更深入理解我的研究對象,理解創作者的角度,我將創作領域跨足至傳統詩。碩班階段,兩度獲教育部文藝創作獎古典詩獎。成大鳳凰樹文學獎中的〈詩人十四詠〉七絕組詩、〈詠懷古蹟五首用杜工部韻〉七律組詩,也先後獲陳文華、張夢機等前輩的認可。碩班畢業後,參與施懿琳老師《全臺詩》的工作團隊,擔任專任助理。兩年後考取成大中文所博士班,繼續參與《全臺詩》的編校工作,直到今日。為更瞭解當代民間詩社運作現況、接觸更多當代詩人,遂參加了多個民間詩社。計有:彰化縣詩學研究協會、臺灣瀛社詩學會、中華民國傳統詩學會、中華民國古典詩研究社、楚騷吟社、玉風樂府、登瀛吟社等七社。96年,於南投縣文化局出版傳統詩集《愛悔集》;101年,瀛社前輩林正三詞丈,將《乾坤詩刊》古典詩的主編工作交由我負責,直至今日。
|
10
|
吳昶潤
|
松儒、欣詞子
|
1942-2020,曾任彰化縣國學會總幹事、南投縣國學會理事、理事長。中華民國傳統詩學會理事、常務理事、全國詩人大會詞宗「評審」。曾獲金牌詩人、優秀詩人、推行詩運獎等職。多次在全國詩人大會,奪錦掄元。諸如民國95年松柏嶺全國徵聯,在1520首應徵中「獨占鰲頭」誠是幸甚。倍感殊榮者,於民國96年榮獲評選為「古典詩文學家」,並獲國寶大師李轂摩賜題「昶潤吟草」。筆者謹秉學而時習之與文人尚德素志,自撰「昶日耽敲龍鳳藻,潤身喜紹古今賢」。冠有楹聯以自勉。
|
11
|
吳啟銘
|
林廣
|
林廣,本名吳啟銘,1952年出生於台灣南投縣竹山鎮。竹山國小、竹山初中、台中二中、輔仁大學中文系畢業,臺灣師範大學碩士班結業。曾出版詩集:《雙桅船》、《樹的象徵》、《蝶之舞》、《時間的臉譜》、《在時鐘裡渡河》;新詩評論:《新詩驚奇之旅》、《尋訪詩的田野》、《探測詩與心的距離》;語文叢書:《揭開作文的奧秘》、《中學生作文八通關》、《心靈旅行家》、《跟著作家去旅行》、《在寫作中旅行》等。早期詩作以抒情、詠懷為基調,近期則傾向反映社會現實與懷鄉憶舊。對人性的深層挖掘,對弱勢族群的關懷,以及對詩的永恆探索,形成了創作的三度空間。寫作教學長期在明道文藝連載。作品與評論散見各報章雜誌。詩作曾多次入選年度詩選。〈單車〉、〈台中車站〉、〈雙十吊橋〉三首詩,曾在民視《飛越文學地景》播映。獲獎:輔大新詩創作首獎(作品〈石獅〉),耕莘文教院新詩創作首獎(作品〈楊柳〉),第一屆洪建全基金會兒童詩創作比賽佳作(作品8首),2000年詩運獎,2004年台中大墩文學貢獻獎,2007太平洋詩歌節新詩創作首獎(作品〈□□〉)。曾任教於台中宜寧中學、立人高中、衛道中學、普台高中等校國文教師;現任南投縣弘明中學、雲林縣福智中學作文老師。曾擔任南投縣玉山文學獎、台中市大墩文學獎、台中市「閱讀城市.情詩」與多所學校文藝獎的評審。經常到各級學校演講,對推動現代文學十分熱誠、積極。
|
12
|
巫永福
|
|
巫永福(1911-2008),為寧化三十六世永定十八世子孫,父巫俊與次兄巫海移住大埔城埔里社街,巫俊以開發埔里良田致富;母吳月助夫成業,育十子九女而教子有方,曾當選南投縣模範母親。 巫永福為巫俊之三子,兄弟姐妹多人成就輝煌,有任台中市醫師公會理事長、南投客運董事長、台糖台中糖廠廠長、南投縣議會議長及議員、埔里縣議員、埔里鎮長、台大醫院主治醫師等,出類拔粹。巫永福則是家族中唯一走上文學一途且成就卓著者。高中時原就讀台中一中,甫入學即遇到台中一中最大罷課事件;高三因閱讀世界文學全集包華利夫人、罪與罰、安娜卡列尼娜等深受影響而立志文學之路,隔年隨父親遠赴日本轉學名古屋就讀中學,並排除父親反對考進明治大學文藝科,受教於日本文豪山本有三、橫光利一等人門下,踏出文學生涯。 旅日就學期間,與張文環共組「台灣藝術研究會」,創刊純文藝雜誌《福爾摩沙》,發表戲曲、小說、新詩,點燃台灣新文學運動的薪火,引起熱烈反應。 1935年,父歿返台,擔任台灣四大報之一台中市台灣新聞社記者,並參加「台灣文藝聯盟」,並在埔里成立埔里支部,成員有陳春麟、李紫庭、陳萬來等十多位埔里公學校教師。 抗日戰後,1946年北上任大公企業公司科長。1950年任台中市第一屆民選市長機要秘書。1956年應聘中國化學製藥公司總經理,1962年任新光產物保險公司董事長,創立台灣巫氏宗親總會首任理事長,東京短歌雜誌社台北支部長,並加入笠詩刊社、台灣筆會。1978年,《台灣文藝》雜誌創辦人吳濁流去世,巫永福繼任為發行人。1979年自費創辦「巫永福評論獎」。1993年,由獨生女巫宜惠出資成立「巫永福文化基金會」,並將評論獎分為巫永福文學獎、台灣文學評獎、台灣文化評論獎,對於鼓勵文學創作、文學評論及文化評論,貢獻極大。
|
13
|
李玉屏
|
李皇
|
李玉屏(1940-),私立淡江文理學院外文系畢業。畢業後,在南投的中興高中擔任英文教師。民國83年7月,我在教育界服務滿三十年後,申請退休,做一名專職作家。我最早是從事翻譯,民國55年,為東南亞書局二套三十八本的「世界文學名著」。民國65年,纔正式開始寫作,先從小說散文開始。民國77年,榮獲台灣省政府新聞處舉辦的小說獎。民國79年,獲得梁實秋散文獎。81年,獲中央日報探親文學獎。出版小說集「弦」七星出版,和「紅塵」南投文化局出版。之後,每個月都隨省新聞處外出採訪。採訪要寫報導,我寫了三本報導文學《城鄉采風》、《珍惜擁有》、《攀越自己的高峰》。前兩本由省新聞處出版,後一本由聯經社出版。省新聞處的報導,都刊登在「台灣月刊」上。因為寫久了,我喜歡介紹藝術類的創作者和他們的藝術,慢慢地,臺灣月刊上的藝術篇成為我的專欄,每月要提供稿件,我就以南投的藝術創作者為優先。凡我收到的展出請帖,我都前往參觀並詳細請教,事後寫出報導寄往臺灣月刊發表。兩年前,這些稿件集成冊子名「情深南投」,由南投文化局出版。報導寫多了,可能也寫得不錯吧,民國87年,中國文藝協會頒發給我一張「報導文學獎」的證書和獎牌。我也寫兒童文學,出版「愛牠,就給牠自由」由農牧局特有中心出版。特有中心在南投市的集集鎮。有一天,我和朋友去辦事,看到工作人員正在處理兩隻死亡的小動物。一問之下,纔知道這是一對受重傷的穿山甲母女,被路人看到,送到特有中心來醫治的,不幸,重傷而死。穿山甲是爬蟲類生物,受到驚嚇時,縮成一團,像個鐵球。醫定是在路上受到驚嚇,被人看到,用鐵鏟捶下,受傷而亡。聽到工作人員的解說,我想打死穿山甲的人,並不認識穿山甲,所以打著玩,卻打死了臺灣的特有生物種。於是,我決定要為臺灣的特有生物,寫出牠們的生長環境,特有的外貌與特性。寫生物嘛,當然適合兒童,於是我用說故事的筆觸寫文章。這本書編得相當精緻。我奉送版權。我還寫了一本莎士比亞傳,我學英國文學,平時熟讀他的作品,所以主編問我要寫那一位「影響世界的偉人傳」時,我選了莎士比亞,由聯經出版。「成語劇場」:是我讀東周列國誌的讀書心得,我把裡面的成語,編成舞台劇,由業強出版。出版後,榮獲教育部頒發的「研究創作獎」。今年,我把大陸與臺灣的家合併,共有五代,時間從清末直到民國104年。這本「家珍藏」精美極了,內容分三部:尋根溯源、獨木成林、家書抵萬金。本書由我個人出版。
|
14
|
李明仕
|
老查居士
|
老查居士(1954-),本名李明仕, 生於南投縣鹿谷鄉,來自鹿谷鄉村的小夥子,家鄉有著美麗的茶香與神木伴隨著一起成長,更有著父母兄弟姊妹的關愛而茁壯。縣立鹿谷國小、初中、省立竹山高中,一路在家鄉求學,直到退伍後才續讀銘傳大學。從小喜愛書本,抱著它,從未離開過。二十年期間從事音樂工作、鋼琴、歌唱及教學,自娛娛人,期間帶領學生學佛、朝山未曾間斷。未曾投稿,也未參與任何文學比賽,故無任何獎項。
現居鶯歌陶瓷美藝小鎮,往後期許自己不斷努力創作、努力修研,因文字般若是我最愛。
|
15
|
李威熊
|
|
台灣南投縣人。畢業於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系所,榮獲國家文學博士。曾擔任台中師專講師、副教授,靜宜文理學院中文系主任,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系主任,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系主任、進修部主任、教務長並代理校長。現任逢甲大學中文系教授兼人文社會學院院長。 在任職各校期間,參與國立編譯館國小、國中、高中國語文教科書編審工作,並任國小國語教科書審查主任委員。平素專研中國經學、思想史、史記、漢書等。
|
16
|
李展平
|
|
李展平(1952-),報導文學作家,國史館台灣文獻館編纂退休。國立中興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得獎紀錄:1.〈臺灣蘭巴雷------倒在血泊的謝緯醫師〉第一屆臺灣省文學獎報導文學類評審獎 1998年。2.〈尋訪暗角癆病------回到肺結核現場〉聯合報文學獎報導文學類第三名 (首獎從缺) 1999年。3.第三屆南投縣玉山文學獎散文類優勝(第二名) 作品『八卦臺地之戀』 2004年。重大文學相關經歷:1.受邀擔任2012年星雲華文世界文學獎報導文學類評審。2.受邀擔任2012年草屯鎮公所故鄉文學書寫散文主編。3.受邀擔任2012年台中市文學獎,報導文學類評審。4、2013年擔任大台中眷村口述歷史計劃主持人(台中市府委託)。5、曾任2013年6月高砂義勇隊與國共內戰時期原住民軍人訪談記畫主持人﹙原民會委託﹚6、2013年受邀擔任南投文化局暑期文學營專任講師,授課30堂包含報導文學、散文、小品、新詩等。7、《永遠的地標──眷村回想曲》撰述。2013年11月出版,(大台中眷村報導文學)出版機關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與台中市文化局共同出版。8、受邀擔任2014年8月南投縣府文化局玉山文學獎報導文學類評審。9?受邀擔任3年雲林文化局文學獎評審。10、2015年台北中山堂『大時代的故事』終戰70周年展覽。筆者以〈戰火紋身—台籍日本兵〉為題專題演講,時間10月3日下午2時起。
|
17
|
李惠銘
|
李默默
|
李默默(1946-),本名李惠銘,臺灣省南投縣草屯鎮人,民國35年(西元1946年)8月8日生,省立台中高農、私立世界新聞專科學校肄業。為人爽朗,古道俠腸,熱心參與公益活動。詩作散見國內各大報詩刊雜誌。詩作富於理趣與人生寓意,從自我揶揄中湧現對現實生活的批判。品多次入選「中國當代青年詩人大展專號」、「新世代文學選集」、「現代詩導讀」、「一日一小詩」、「大家文學選」、「中國小詩選」、「當代中國青年詩人大展」。曾為詩脈社同仁。
|
18
|
李瑞鄺
|
|
李瑞鄺(1948-),生於草屯北勢湳,臺中商銀經理退休,老來躬耕烏溪畔。1969年處女作新詩「春之序曲」參加陸軍經理學校校內徵文比賽第二名(不分文類),1971年軍駐金門發表於金門日報,隨後在外島陸續有散文新詩發表,偶還涉獵古典詩詞創作,少年軍官身處前線也想學古人橫槊賦詩,進而編織出將入相美夢,傻得可愛。1976年加入由岩上等詩友創立之詩脈社,因同仁間之相互砥勵切磋及詩壇大環境之激盪,詩觀詩藝都有了變化,創作量亦明顯增加。1977年與黃秋等籌組名流詩展,出版「露點螢光」合集,?流出刊二期因故即告停刊,殊是可惜。1979年詩作入選由傅文正主編,心影出版社發行「都是泥土的孩子」詩合集。1982年出版個人詩集「門檻」,蓬萊出版社發行。同年詩作入選張默主編之「現代百家詩選」,爾雅出版社發行。1984年及2008年分別登錄及文建會編印之中華民國作家作品目錄及台灣文學館出版之臺灣作家作品目錄。2010年登錄南投縣志之文化志藝文篇及文獻篇。2011年南投文學發展史下卷專節介紹草屯詩人兄弟李瑞鄺李瑞騰。2012年受邀參加草屯鎮公所「詩繪草鞋墩」之專案寫作。一生誤打誤撞頗多曲折,然亦總能自我突破,包括學農出身,投身軍旅,軍校專修班畢業,退役後從銀行基層櫃員到分行經理退休。對於文學,尤其現代詩,純是興趣和一股不得不借諸筆端發洩情緒管道,沒有很深入對文學對詩之理論琢磨,只求感動和共鳴,相信明朗有深度才是現代詩未來發展能如唐詩宋詞代代相傳之途徑。整個狀年時期我是不寫詩的,那是一段積極努力脫貧歲月,職場退下來,倒也不想就此等老等死,趁還能思考還能提筆之時,重新擁抱曾經熱愛的詩,當了太久一本作家也怪難為情的。
|
19
|
李瑞騰
|
牧子
|
李瑞騰(1952-),生於台灣南投草屯,中國文化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1987)。曾任教於淡江大學中文系,1991年起轉任中央大學中文系迄今,先後擔任中文系教授兼主任、圖書館館長、文學院院長;2010年2月1日起借調至台灣文學館,擔任館長四年。中央大學中文系教授退休,現任中央大學人文藝術中心主任。在文藝傳媒方面,曾任故鄉出版社、蓬萊出版社總編輯、漢光文化公司顧問、正中書局董事、商工日報副刊主編、文訊雜誌總編輯、台灣文學觀察雜誌發行人兼總編輯、台灣詩學季刊社社長。在社團方面,曾任中國古典文學研究會理事長,現為九歌文教基金會董事長、中國現代文學學會理事長(台灣)。著有文學論著《台灣文學風貌》、《文學關懷》、《文學尖端對話》、《文學的出路》、《晚清文學思想論》、《老殘夢與愛》、《新詩學》、《詩心與詩史》等,及散文集《有風就要停》、《你逐漸向我靠近》,詩集《在中央》等。獲獎紀錄:1.教育部青年研究著作獎,1977。2.省作協中興文藝獎章(文藝批評類),得獎作品:詩的詮釋,1984。3.中國文藝協會文藝獎章(文藝批評類),1990。4.行政院新聞局優良學術著作獎助,得獎作品:晚清文學思想論,1992。5.第十三屆南投縣玉山文學獎文學貢獻獎,2011。6.中國文化大學傑出校友,2012。
|
20
|
汪詠黛
|
黛媽咪
|
汪詠黛(1956-),輔仁大學歷史系畢業。現職:專欄作家、親職教育講師、台北市閱讀寫作協會理事長、台北市婦女救援基金會顧問、人間福報顧問、「全國家長團體聯盟」親職教育講師。經歷:˙中國時報編輯部新聞編輯、主編、撰述委員、休閒旅遊組組長、文化新聞中心副主任(27年)˙中國時報系時新知識開發公司顧問˙中時電子報「黛媽咪幸福花園」網路廣播節目製作、主持人˙台北市婦女新知協會 「生活寫作班」主任(12年)˙新北市文學獎、台中市文學獎、基隆市文學獎評審,文學營講師˙人間福報國中生文藝筆趣營導師˙長期擔任婦女、幼教等單位團體顧問˙扶輪社、救國團、各國中小學家長會、社區大學講座講師˙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台北市婦女展業中心、台北基督教女青年會(YWCA)、台北市私立幼教協會、中華救助總會、台北市政府、佛光山社教館、人間福報等單位的「婦女寫作班」、「婦女成長班」、「父母成長班」、「新移民(外籍配偶)生活成長班」講師˙「台北市中山堂管理所」文字編審、「中華救助總會」編審總監、《逢甲人月刊》編輯顧問˙中央、中廣、警廣、教育、台北電台、中時網路廣播節目製作人、主持人、主講人˙行政院新聞局廣播金鐘獎評審委員˙聯合國NGO世界和平婦女會台灣總會「2008年和平大使」
|
21
|
周嬌娥
|
阿默
|
阿默(1956-),本名周嬌娥,生於南投縣水里鄉玉峰村。水里國中畢業後即離鄉北上工作,擔任過幫傭、褓姆、公路局售票員及工廠女工等工作,婚後,與先生一起修車維生,真正成為修車黑手長達二十年。阿默自年幼時即渴望閱讀,然生長的山村當年地處偏僻,村人普遍窮困,全村翻倒過來也抖不出幾本書來,不過無仿,父親手上有本缺了書皮的小型字典,有簡易的圖及淺顯文字,更且發現就讀的小學辦公室裡居然有那麼一小櫃的--小學生—雜誌,全校幾乎只有阿默會去找校工黃先生借書看,這還不足以餵飽當年如飢若渴的閱讀慾望,父親掛在牆上的農民曆內容豐富,從生肖、命運、食物相剋到節氣、播種、、、等等,文辭精練,意涵清楚,是本好書!後來又發現家境較好的同學家裡會訂農業月刊,印象最深刻的是「豐年」月刊,拿在手上盡管輕輕薄薄,無甚重量,每期的封面照片卻相當吸引人,全都是農村重要的經濟作物,內文討論的大都是對病蟲害的防治,當然也夾雜著許多奇怪名字的農藥廣告,不過,跳過那些看不懂的廣告,也能讓阿默看得十分專注,有一本書可讀總是一件十分享受的事!小學畢業後,嚐盡失學痛苦的父親忍受了許久鄰人的譏諷,讓阿默繼續升學,也因為多讀了這三年的國中,更遇到了很好的國文老師,讓阿默打下了最起碼的國文基礎,對於日後的自學相對就容易了許多,後來開始工作賺錢了,自己有能力買書,更是瘋狂的閱讀,舊書攤幾乎是不加班晚上唯一流連之處,中外經典文學理所當然不放過,所有散文、小說、詩集、雜文來者不拒,讀得懂的就心神領會,讀不懂的就活剝生吞,有人可請益就得解惑,無人可問就自我解答,如此一路跌撞,倒也矇生出一點夢想,夢想著有朝一日,可不可能在一本書上,一本擺在書店書架上的書上,書上有阿默的名字,阿默就是這書的作者,阿默就是我!而我!希望將來成為一個作家,就像讓阿默感動的每一本書的作者一樣,不僅如此,更大膽的,阿默想成為家鄉的一個作家,阿默想,唯有如此才能報答父親當年的期盼了!民國100年,阿默達成了第一個夢想,出版了第一本書《我生命中的花草樹木》,次年,第二本書《猴蔗花開》通過家鄉文化局審核出版,阿默完成了第二個夢想!回顧這六十年來的生命經歷,俯身輕嘆,輕輕讚嘆生命的最好安排,阿默慶幸自己甘心接受際遇的安排,從未抗拒,在任何狀況裡都要把生活過到最好,感謝上天的眷顧!於今,阿默依然保有好奇之心,保有對生活的深度熱情,工作依然忙碌,閒暇時帶相機進入野地為各種生物做紀錄,翻找資料,再度享受自我學習的快樂,更關注土地環境議題,關注台灣農業發展,期望盡一己微薄力量,除了安頓自己身心,也期盼多少能影響年輕的一代,尤其是自己的孩子!期望他們更有自覺能力,也能把自己的生活過到最好!
|
22
|
林文龍
|
林陶村
|
林文龍(1952-),生於南投竹山,現住彰化和美。國史館臺灣文獻館研究員,長期從事臺灣史蹟的田野調查與紀錄,以臺灣傳統教育(書院、科舉等)、人物、史蹟為主,並參與省縣、鄉鎮方志纂修。於古典詩之寫作,先後參與「南陔吟社」、「櫻社」、「中州吟社」、「彰化縣詩學研究會」、「興賢吟社」活動,結集有《掃籜山房詩集》、《陶村夢憶百詠》、《陶村夢憶雜詠》、《陶村草堂詩存》四種。另為先師張達修先生編印《張達修先生全集》七種。先師張達修先生為竹山人,漢學根柢雄厚,兼之天才橫溢,自弱冠即以詩鳴。先生在日,曾自費出版詩集三種,均以醉草園為名,第三種《醉草園詩集》為1981年版,係紀念伉儷金婚之慶而出版,囑進行編印事宜。張達修先生過世後,遺稿零落,其兒女張振騰先生、張翠梧女士孝思不匱,計畫出版《張達修先生全集》,亦由我任其役。《醉草園詩集》是先師畢生心血結晶,故列為第一種,因考量詩集印刷過三種版本,流傳較廣,乃先出版第二種《醉草園文集》,文集的延伸-《綠島家書》,接著出版,作為第三種,。文集告一段落,再回過頭出版第一種《醉草園詩集》。以已出版詩集三種為底本,並就續稿、早期手稿、剪貼以及散見各書詩作,進行整理。此後再陸續出版《醉草園詩集續編》、《醉草園詩文補集》、《醉草園聯集》、《醉草園聯集續編》。旋於2005年促成南投縣政府(文化局)與國立中正大學人文研究中心、臺灣文學研究所合作辦理「張達修暨其同時代漢詩人學術研討會」。鑒於手稿保存不易,再促成靜宜大學臺灣文學系進行「臺灣古典文學家張達修手稿數位典藏計畫」。自幼好讀書與藏書,藏書與日俱增,尤其是線裝舊籍,偶有某些難得的珍稀古本入藏,也會師法古人題跋,寫點得書奇遇或求書過程。近歲接觸部落格,開闢書話園地,藏書之外,也寫些與書有關的收藏,書畫、硯台為主。前後八年,苦樂參半,苦的是找書,搜尋書架、翻動書堆及整理歸位,加上打字又慢,往往會有「孤燈撫卷」的感喟。格文雖然談書,但大部分還是偏重在個人回憶,所及未必是珍稀秘笈。買書因緣、情境,讀書心得,考證版本,乃至於修補、裝幀,凡記憶鮮明者,優先轉化為文字,因此說是藉由談書而寫回憶錄亦無不可。漫長歲月,共累積了長短不一稿子一百七十餘篇,約三分之二談書,以線裝古籍為主,其他就屬談文房玩物了。這些絕大部分發表於部落格,只有幾篇發表於其他刊物,以其性質相同,乃併為《書卷清談結古歡》一書,釐為甲乙兩編,曰「陶村說書」,曰「披卷餘事」。以其「缺乏商品價值」,且不合時宜的類書話,自家少量出版,作為「還曆紀念」。
|
23
|
林世明
|
|
林世明(1966-),生於南投縣鹿谷鄉。歷經秀峰國小、瑞峰國中、台中二中、師大社教系新聞組、師大國研所四十學分班,曾任中學教師,現已退休。獲獎紀錄:94年台灣區全國語文競賽獲中學教師組作文第四名,96年台灣區全國語文競賽獲中學教師組作文第二名,97年擔任台中縣全國語文競賽作文組指導老師 ,98、99、100、102、103、104年擔任全國語文競賽作文組評審。1999年出版散文集《久久返自然》。2006年由南投縣文化局出版《神秘角落》林世明詩畫集。2015年由南投縣文化局出版《微光行旅》。2019年由南投縣文化局出版《極光夢土》。作品曾獲中縣文學獎、大墩文學獎、鳳邑文學獎、海洋文學獎、彭邦楨詩獎、耕莘文學獎、菊島文學獎、夢花文學獎、玉山文學獎等。
|
24
|
林秀鳳
|
秋楓、林秀嶺
|
林秀鳳,筆名秋楓、林秀嶺,南投縣草屯鎮人。自小生長於鄉野,承緣崇仰自然樸實的生命蘊涵風貌。以純真善感的心筆,創作文情夢園的靈美,每一篇章皆是熱愛生命、與世誠演的感動點滴……。沒有極致的光環華美,只有著始終不變的癡誠殷實。父親諄諄教誨—別輕視螢火蟲的卑微渺小,螢火蟲雖小,卻能在黑夜中,引領光明…。需謹記作一隻螢火蟲的天職尊榮,默默放螢光,為大千世界的豐實與美麗,盡一份心力。林秀鳳現職國小課輔班、作文班老師。自學生時代即榮獲多種文學創作獎賞,並榮獲傑出校友獎。《清水香》一書,民國92年由南投縣文化局贊助出版,榮獲趙天儀教授評選為第一名。草屯鎮公所圖書館所編列印記《巡禮草鞋墩》一書中,林秀鳳所著之「芳馨幽遠」文中赤子真情寫記母親臨終之場景,文句平實,卻有著子欲養,而親不待的心疼憾動…。文章發表後,引起家鄉人心的淚情感觸,文壇前輩或以電話、以書信表達鼓勵、讚賞。
|
25
|
林金田
|
遠樵、孟常
|
林金田(1955-),生於草屯鎮純樸農村,性樸、喜自然,自幼跟隨父親-林技木過著“逐吊橋而居”的童年生活;無論山之巔、海之邊都有他們的足跡,翻山越嶺、看盡山川百嶽,也嚐盡人生酸甜苦辣,因此也孕育其堅強的毅力和決心。自國小一年級起,一直擔任班長幹部,國小時期學校繪畫、作文比賽,經常是常勝軍,五年級時亦曾代表全校參加全縣作文比賽。出社會後,由最基層公務員做起,歷經民、財、建、社會、新聞、觀光、文獻、文化等職務,可說閱歷豐富,也因此增添比一般人更多創作的人文素材。林金田在擔任公職前,曾獲文工作主任周應龍賞識,借調中央文公會,公職歷練除擔任計畫、新聞、觀光單位主管外,歷經臺灣文獻委員會、副主委,國史館副館長、館長,行政院文建會副主委、待李主任委員,政府組改後調任文化部政務次長,是台灣文獻館歷任主委中,能再高陞中央政務職,也是縣內少數由基層出身,靠自己一步一腳印,爬升至中央部會次長級的政府公務員。在省文獻委員期間近廿年,參與擘劃臺灣歷史文化園區興建,並推動台灣歷史文化紮根基層,也闢建“第一條文獻步道”;在擔任公職期間,教學相長,亦兼任東海大學、國立台中技術學院,環球、南開科技大學講師,其研究領域有:新聞行政、社區營造、地方志書、文化資產、口述歷史、藝術人文…;在南投縣政府曾任南投報導總編輯,寫了不少社論、新聞及方塊文章;在省文獻會服務期間亦擔任台灣文獻總編輯,對台灣鄉土文化、文學接觸更深,先後著述有《臺灣的吊橋》、《施乾傳》、《公文書處理津梁》、《南投縣志文化志.勝蹟篇》等專書,及論文二十餘篇。《臺灣的吊橋》其因未繼承父業,所以蒐集相關文獻史料、田野調查、口述採訪,並採錄設計圖說,旨在百年以後,無人能建造吊橋,主要按書上的建造步驟及圖說與力學原理,藝能按圖索驥,重新建構吊橋。是台灣相當稀少有關建築吊橋的專書,曾是文獻館在國際書展中之暢銷書,目前該書已四版三刷,且已絕版的孤本。《施乾傳》有鑑於社會功利主義充斥,過度追求物質享受,作者特搜集總督府檔案,並親自拜訪愛愛救濟院,親訪施乾妻子、孩子寫成《施乾傳》,彰顯這位東方的史懷哲其人道的關懷。《傷痕血淚》是作者在文獻館口述歷史中,對光復前後台籍日本兵、台籍國軍,一生不知為誰而戰?為何而戰?其部分十八、九歲被徵調到前線作戰,民國38年來不及隨國軍撤退,而被關在鐵幕裡,過著孤苦無依的悲慘歲月,非但彌補歷史的空白,也道盡那一代父者的辛酸與無奈。由上述幾本專書,就可看出作者是位悲天憫人,充滿人道主義關懷,且有歷史使命感的文字工作者,其有更好文章論述詳見檢附資料。104年3月14日應文化部國立台灣文獻館之邀請,蒞館作專題演講三小時,講題“臺灣的吊橋文化與文學”會後並記錄逐字演講稿。
|
26
|
林香蘭
|
下山操子
|
下山操子(1945-)日本靜岡籍。母親日本東京人,父親是日警與泰雅公主政略婚姻所生,日本戰敗,因祖母拒絕被遣送日本,為盡孝全家滯留台灣,為入學問題,全家歸化為中華民國台灣籍。國小四年級正式取得仁愛鄉仁愛國小學籍,屏師普師科畢業,中師專暑假部畢業,在國小教書37年,民國89年南光國小退休,買塊地現職園丁。《遙遠的故國》出版17年,目前每年尚有日本人購新書專程到台要我簽書。大阪出版社希望我與草風館終止出書,想大力將此書在日本推銷,我沒接受,這本書是描述下山家在台第三代的故事。家父生於台灣,逝於台灣,無法以中文出書的他,求我為家族第一、第二代在台灣出書,我73年罹患血癌,方知家父的故事確實真貴,值得為他書寫,治療期三年間勤奮自學日語,為長鴻出版社翻譯兩本書測試自己的日語能力,答應為家族與台灣的淵源成書,感謝南投文化局長陳振盛與全員為我開新書發表會、簽書會,因此《流與轉》蒙遠流出版社董事長王榮文青睞,更名《流轉家族》正式出版,因此才能榮獲2011開卷十大好書獎、2012台北國際書展大獎、第36屆金鼎獎。我在南光國小教書時,同事發現我為長鴻出版社翻譯的《萬里尋主的忠狗》得到金鼎獎,但這套世界大搜奇□6,真實世界的離奇事件共有十本書,故應談不上功勞吧!但受全校師生青睞,在學校的福利社銷售過。
|
27
|
林淇瀁
|
向陽
|
向陽(1955-),本名林淇瀁,台灣南投人。文化大學新聞碩士,政治大學新聞博士。曾任自立報系總編輯、總主筆、副社長,曾任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教授兼圖書館館長、吳三連獎基金會秘書長,現任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曾獲國家文藝獎、吳濁流新詩獎、美國愛荷華大學榮譽作家、玉山文學獎文學貢獻獎、台灣文學獎新詩金典獎、金曲獎傳藝類最佳作詞人獎。著有詩集《亂》、《向陽詩選》、《向陽台語詩選》、散文集《臉書帖》、學術論文《場域與景觀:台灣文學傳播現象再探》等50種。
|
28
|
林淑玟
|
|
林淑玟(1956-),經歷:快樂兒童中心說故事義工、兒童夏令營輔導員、動物園解說員,洪建全基金會兒童文學獎企劃與執行,國語日報兒童版編輯,恩物兒童工作坊活動人才培訓講師,教育廣播電台「閱讀越快樂」節目主持人,群我倫理促進會故事人培訓講師,耕莘文教基金會親子讀書會帶領人培訓講師
|
29
|
林葉連
|
|
林葉連(1959-),文學博士、教授。1959年(民國48年)2月出生於南投縣名間鄉,出身於小康農家。1977年畢業於彰化中學,1981年畢業於文化大學中文系,1984年獲得文學碩士學位。1990年畢業於文化中研所,獲得文學博士學位。碩士班期間,在李殿魁教授指導下,研究周朝青銅器與銘文,以及《說文》的古文與籀文。就讀博士班之後,由宿儒潘重規教授指導,專心研習《詩經》,而完成《中國歷代詩經學》一書。潘重規教授為黃侃(季剛)先生的高足及女婿,傳承章太炎先生的學術。章、黃之學近年被北京師範大學稱譽為19世紀中國最偉大的漢學家,該校特地成立「章黃學術思想研究中心」,定期舉辦學術研討會。身為章、黃、潘的傳承人,最容易走上正統國學的坦途,是榮耀,也是責任。因此終年孜孜不倦,埋首案前,自不在話下。1986年起,兼任文化大學中文系講師。1990年起,擔任景文專校(今景文技術學院)訓導主任。1992年起,在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擔任教職迄今。1993年8月,由恩師臺灣師大陳新雄教授帶領下,前往河北石家莊,與河北師大夏傳才教授(會長)、北京大學費振剛教授、四川大學向熹教授、臺灣中研院林慶彰教授等共同成為「中國《詩經》學會」創始會員。2004年8月,在河北承德避暑山莊榮獲「中國《詩經》學會」頒發《詩經》研究績優第二等獎。2007年擔任雲林科技大學漢學所第三任所長。1978年,就讀大二,參加大學太極拳社團,接受大師鄭曼青的弟子吳國忠老師教導,對於拳路與發勁都有所見識。到雲科大任教之後,拜師中華民國太極拳總會副會長葉文寬先生,學習氣功與拳術,有如魚得水之樂。前往大陸訪問交流期間,結識了陳小旺大師的傳人,全國太極拳比賽的冠軍得主。對於祖先武術的心血結晶,頗有體悟,也勤於練習,希望學成之日,能將心得分享給社會大眾,同時為中華文化的宣揚盡綿薄之力。「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孔子此言固然惕勵人心,但一切努力終究還是要以有益世道人心為首務。眼見世風日下,價值觀扭曲,社會動盪不安,爾虞我詐的事件層出不窮,此皆令有志之士憂心忡忡。鋪彩摛文,是讀書人所能做的,那就只能努力書寫。健康為一切的根本,傳揚祖先的健身智慧,使人遠離疾病,過著神彩奕奕、喜樂洋洋的日子,這也頗具實用意義。因此,寫書和傳武是林葉連所要奮力不懈的志業。
|
30
|
林鈺錫
|
林彧
|
林彧(1957-),本名林鈺錫,台灣南投縣鹿谷鄉廣興村人。畢業於世界新專(今世新大學)編採科。1982年7月,中國時報〈人間副刊〉曾以連載的方式,每天推出他的都市詩,引起矚目;1983年獲中國時報文學獎新詩推薦獎;1984年又獲創世紀三十周年新詩創作獎;1985年再以《單身日記》獲金鼎獎。1981年退伍後進入聯合報擔任校對,1983年派赴故鄉南投縣擔任地方記者。1984年進入時報周刊擔任主編,其中一度兼任中國時報文化新聞中心副主任,2004年自時報周刊退休。目前在故鄉溪頭經營《三顯茶莊》 (一心二葉網路茶坊),推廣臺灣名茶凍頂烏龍茶。
|
31
|
林黛嫚
|
|
林黛嫚(1962-),台灣大學中文系畢業、世新大學中國文學博士,曾任中央日報副刊主編、人間福報藝文總監、三民書局副總編輯、東華大學駐校作家,曾獲全國學生文學獎、文藝協會文藝獎章、中山文藝獎等。著有《本城女子》、《時光迷宮》、《你道別了嗎》三本散文集,《間愛孤雲》、《閒夢已遠》、《今世精靈》、《平安》、《林黛嫚短篇小說選》、《粉紅色男孩》等長短篇小說集。另編有《中副五十年精選》、《台灣現代文選小說卷》、爾雅版年度小說選《復活》等。散文及小說作品都曾多次入選年度散文選、年度小說選及中華現代文學大系散文卷、小說卷。最新作品為《單獨的存在》。現任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專任助理教授、中國婦女寫作協會理事長。
|
32
|
林麗貞
|
方梓
|
方梓(1957-),本名林麗貞。文化大學大眾傳播系畢業,國立東華大學創作與英美文學研究所碩士。曾任消基會《消費者報導》雜誌總編輯、全國文化總會學術研究組企畫、《自由時報.副刊》副主編、總統府專門委員。現任大學兼任講師。著作:報導文學《人生金言:一百位名人心影錄》、《他們如何成功》、《傑出女性宗教觀》;散文集《第四個房間》、《釆釆卷耳》、《野有蔓草》;兒童文學《大野狼阿公》、《要勇敢喔》等。
2012年出版長篇小說《來去花蓮港》,2014年改編為《新丁花開》電視劇於客家電視台播出。
|
33
|
林耀堂
|
|
林耀堂(1946-), 生於台灣省南投縣埔里鎮。1975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畢業,1975 台北縣永和市私立復興商工教師,1979 聯合報聯合副刊美術編輯,1982 台北市福華大飯店美術設計主任,1984 私立銘傳商專商業設計科專任教師,1990 私立銘傳管理學院商業設計系兼任教師, 私立輔仁大學應用美術系兼任教師,1999 私立銘傳大學商業設計系兼任講師,私立輔仁大學應用美術系兼任講師,2000 私立銘傳大學商業設計系專任講師,私立輔仁大學應用美術系兼任講師,2006 私立銘傳大學商業設計系專任助理教授,私立輔仁大學應用美術系兼任助理教授,
銘傳大學數位媒體設計系兼任助理教授,台灣科技大學工商設計系 兼任助理教授,輔仁大學應用美術系兼任助理教授,現任嘉祿陶藝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林耀堂畫歷:一、畫展:1985 關係---時空人三人聯展 台北市福華沙龍,1986 關係---時空人五人聯展 台北市福華沙龍,1988 關係---時空人五人聯展 台北市福華沙龍,1989 插畫宣言四人聯展 台北市福華沙龍,1993 關係---時空人三人聯展 台北市福華沙龍,1994 關係---時空人三人聯展 台北市福華沙龍,1995 彩磁三人聯展 台北市福華沙龍,1996 緣起---林耀堂'96個展 台北市福華沙龍,1996 八方畫會首次聯展 台灣師大藝廊,1996 新台北藝術聯誼會人體畫展 台北市福華沙龍,1997 版畫小展品 台北市福華沙龍,1998 蝶之鄉---詩書畫聯展 埔里鎮文化活動中心田園藝廊,1998 遇見詩人---林耀堂'98個展 台北市福華沙龍,1998 八方畫會第二次聯展 國父紀念館戴之軒畫廊,1999 三毛文物及林耀堂作家臉譜展 彰化縣立文化中心,1999 林耀堂版畫展 台中明道文藝社現代文學館,2000 詩人文學美展 苗栗縣西湖鄉公所活動中心,2000 詩人版畫個展 輔大應美系畫廊,2000 八方畫會千禧展聯展 嘉義縣立文化中心,2000 藝秀藝術家聯展 台北市立圖書三民分館,2001 輔仁大學應用美術系教授美展 聯展台北市立行天宮圖書館,2001 在歷史的迴廊遇見詩人版畫個展 台中縣立文化中心,2001 第一道月光─蔡瑞月聯合畫展 鳳甲美術館,2001 八方畫會會員聯展 台東縣政府社教館,2002 遇見詩人版畫展 花蓮縣立文化中心,2002來看新娘版畫個展 台北市福華沙龍,2002 藝秀藝術家聯展第二次聯展 台北市立圖書三民分館,2002 看新娘畫展 文化大學教育推廣部,2003 藝秀藝術家聯展第三次聯展 台北市立圖書三民分館,2003 八方畫會會員聯展 台北佛光緣美術館,2003「相遇文學畫面」2003林耀堂個展 台北市文化總會藝文空間,2003 「台灣詩人」林耀堂版畫展 高雄市立左營高中台灣文學館,2004 互動版畫聯展 新竹沙湖壢藝術村沙湖壢畫廊,2004 「相遇文學畫面」2004林耀堂個展 台南市國家台灣文學館,2004 「春天文學對話」林耀堂個展 台北市市長官邸藝文沙龍•生活藝術館,2004 「相遇文學畫面」林耀堂數位版畫個展 銘傳大學設計大樓中,2005 「相遇文學畫面」林耀堂數位版畫個展 台中明道中學現代文學館,2005 「相遇文學畫面」林耀堂數位版畫個展 雲林縣政府文化局,2005 「相遇文學畫面」林耀堂數位版畫個展 中央大學圖書館,2005 2005八方畫會會員聯展 台北新店市立圖書館,2006 「相遇文學」數位人像插畫與文學圖書展 國立政治大學藝文中心,2007 「動態詩六首」發表會。Appendix II-007CC cook Party?南村夏至夜。 台北市南村落Southvillage。2007 「八方雲集」八方畫會2007會員聯展 台中凡亞藝術空間,2007 「輔大藝術節」2007輔仁大學教授美展 新店市立圖書館,2008 「銘傳大學校慶」2008設計學院教師聯展 銘傳大學設計大樓中庭,2008 「八方畫會聯展」2008會員聯展 景文科技大學藝文中心,2008 繡像『黃虎印』林耀堂2008個展 國家音樂廳藝文中心,2009 「八方雲集」八方畫會2009會員聯展 台中凡亞藝術空間,2009 「八方雲集」八方畫會2009會員聯展 修平技術學院藝文中心,2009 輔仁大學教授繪畫創作展 九份藝術館,2010 OFF學﹝視覺場域﹞2010銘傳大學設計學院教授藝術創作聯展 新店市立圖書館總館,2010 2010「設計創意新紀元」台澳當代藝術交流展 銘傳大學設計學院中庭暨藝術中心,2010 2010台灣美柔汀版畫協會創首展 新莊文化藝文中心,2010 數位繪畫雙人展/林耀堂《花子的鄉愁》/簡佳麟,《Nostaldia》文化大學教育推廣部大夏館,2011 『玉骨清風』林耀堂2008個展 鶯歌「城市小築」藝廊,2012 『鄉情•圓滿』林耀堂2012個展 台華藝術中心,2013 『2013藝術名家精品典藏展』聯展 輔仁大學藝術學院藝廊,2013 飛越時光洪流的彩翼─1970年代蝴蝶貼畫特展 埔里紙教堂,2014 「名家版畫邀請展」林•耀堂 台北「好藝術畫廊」,2014 「台灣•文學•鄉愁」林耀堂文學人物版畫展 真理大學教士會館,2014 『埔里明珠』林耀堂「吾鄉人物肖影」版畫展 埔里圖書館田園藝廊
|
34
|
邵鳳蘭
|
邵子
|
邵子(1962-),本名邵鳳蘭,中興大學中文系,出生於南投縣草屯鎮,曾任教於埔里國中,現已退休。曾出版「紗之獨舞」「大學校小教師」兩書(均由南投縣文化局出版),其餘作品,散見於草屯年刊與南投文學記遊。100年曾擔任埔里鎮圖書館駐館作家,104年榮獲第五屆星雲文學獎散文第二名。
|
35
|
柯慶明
|
黑野
|
柯慶明(1946-2019),國立臺灣大學臺文所、中文系名譽教授,曾任臺大出版中心主任、臺灣文學研究所所長、文學院副院長。《現代文學》雜誌主編,《文學評論》雜誌編輯委員兼執行編輯,美國哈佛燕京學社協同研究員,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系訪問學者,日本京都大學文學部招聘教授,捷克查理士大學客座教授。著有《一些文學觀點及其考察》、《萌芽的觸鬚》、《分析與同情》、《境界的再生》、《境界的探求》、《文學美綜論》、《現代中國文學批評述論》、《中國文學的美感》、《臺灣現代文學的視野》、《古典中國實用文類美學》、《柯慶明論文學》等文學論著,以及詩集《清唱》、散文集《出發》、《靜思手札》、《省思札記》、《昔往的輝光》、日記《2009/柯慶明:生活與書寫》等。
|
36
|
柯錦鋒
|
漣漪
|
柯錦鋒(1947-),南投鎮南投國小畢業,省立南投中學初中部畢業,省立台中師專5年制畢業,台北市立師範學院(教育大學)語文教育系畢業。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結業。【簡歷】 曾任新北市二重國民小學教師、曾任台北市蓬萊國民小學教師、新北市市立修德國民小學教師退休。著作﹕《小班頭的天空》、《小班頭的心情故事》、《森林EQ 童話》、《童詩寫作導航》、《精選兒童唐詩正續集》、《神仙學校》、《青春追想曲》等。【得獎】曾獲「中國文藝協會散文獎章」、「中國語文學會語文獎章」、「教育部中小學教師人文著作獎」、「教育部中小學教師人文教學獎」、「省教育廳中小學教師人文著作獎」、「教育部小說、散文獎」、「省教育廳兒童文學獎」、救國團社會組冬令金獅首獎、「青溪文藝小說、散文、現代詩、歌詞金環獎」、「國防部歌詞 銀像獎」、「省政府新聞處小說、散文獎」、「教材學會童話、散文、童詩獎」等63次。
|
37
|
洪錦章
|
|
洪錦章(1949-),台灣南投人,世居草屯,西元1949年 5月9日生。嶺東商專畢業,逢甲大學肄業,2014年自台灣中小企銀埔里分行襄理退休,退休前兼任青創總會、青輔會、經濟部創業諮詢顧問計六年,人生的經歷如求學的過程、服兵役及職場的生涯等等,均有助於作品多面向的呈現,所創作之作品多感性,以新詩及散文為主,散見各報刊、詩刊及文學性刊物,現為詩脈社同仁。1966年 入台中嶺東商專就讀,1967年父親車禍不幸逝世,開始在圖書館半工半讀,也因此緣故接觸大量文學作品,引發寫作興趣。1969年 在學校成立「飛雁詩社」並出版詩刊。1970年 參加銘傳商專救國團暑期文藝營,受詩壇前輩余光中、?弦、羊令野、彭邦禎、紀弦、蓉子等老師薰陶;詩作「夜」於文藝營創作比賽中唯一受「?弦」老師抄錄於黑板供學員討論之作品並結識詩友黃樹根(林南)游景昕(凱堤)胡國忠(渡堤)等詩友。1971年 考取21期預官奉派馬祖服役,並在馬祖結識詩友羊子喬,隨後受其及黃樹根邀請加入「主流詩社」。1973年 第二屆詩人大會於台北圓山飯店舉行時詩作「七夕」受英譯於專刊介紹。1974年 詩作「煙囪」入選香港第二屆青年文學獎評判推薦。1975年 與寧克文(寧可)、岩上、胡國忠、游景昕等發 起成立南投縣文藝寫作協會,並任第一屆常務理事。1976年 與岩上(嚴振興)、王灝(王萬富)、鍾義明、胡國忠(渡堤)成立「詩脈社」出版「詩脈詩刊」,並結識爾後加入之李瑞鄺、李默默、張子伯等詩友。1978年 詩作「煙囪」、「墓碑的話」、「吃酒記」受選入「中國當代青年詩人大展專號」。
1979年 詩作「月問」等五首受選入新世代文學選集「松月下的清芬」。2004年 詩集「月問」入選「南投縣文學家作品集第十一輯」。2007年10月26日詩作「失業記」受美國紐約華文公論報轉載及導讀介紹。2012年 詩作「鄉愁」等八首受選入發表於文化部補助草屯鎮公所出版之「詩繪草鞋墩」詩專冊。
|
38
|
胡坤仲
|
|
胡坤仲(1948-),東吳大學中文系畢業,彰化師大特研所四十學分班結業,曾任小學教師,私立明道中學、五育中學教師,民國92年自中興國中退休,也曾在台灣日報當編輯十年,曾任文訊月刊南投特派員。作品以散文為主,曾獲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優良著作獎,教育廳優良著作獎及中國語文獎章。任教期間為中興國中編輯學生作品集《躍動的青春》、《收穫》,並編校刊,為縣府編自然科學作品集。現居南投,以寫作自娛,並且在嘉和社區當志工,義務教老人家練習國字,還幫忙編社區報。有關作品介紹,詳見本縣文學發展史。
|
39
|
郁化清
|
郁沫、澄源
|
郁化清(1932-),筆名郁沫、澄源。生於山東省嶧縣台兒莊。父郁德義,母劉彥華。民國28年入私塾讀完孟子,轉入台兒莊基督小學,後因戰亂輟學。民國34年入台兒莊中心小學。民國37年遷校至澎湖,集體從軍。民國44年駐防金門,參加了八二三砲戰,並開始寫作散文,在正氣中華日報副刊發表。民國49年復學員林實驗中學特師科,停止寫作八年。民國50年分發南投縣雙冬國小任教。民國51年與張有志女士結婚,長女馥馨誕生。國54年參加退除役官兵特考教育行政及格,長子文馨誕生。民國57年恢復寫作新詩,散文在榮光報副刊發表。民國58年參加國中教師檢定及格,應聘國姓國中任教,次子文華誕生。民國60年調南投縣政府任國語指導員,並開始寫作有關教育雜文。民國62年接觸兒童文學,開始創作童話。民國64年出版第一本童話集「想生蛋的小公雞」,共收入童話36篇,由羽萍出版社印行。9月離開縣府,應聘南投國中任教。獲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童詩佳作獎。民國66年出版第二本童話集「大魚吃小魚」,共收入童話24篇,由羽萍出版社印行。民國67年當選全省特殊優良教師。民國70年出版第三本童話集「大耳王的世界」,計收入童話16篇,由長流出版社印行。民國72年出版第四本童話集「快活谷」,計收入童話15篇。並出版第一本童詩集「皮鞋的話」,計收入童詩43篇,鈞由羽萍出版社印行。民國76年為台灣日報「青少年園地」寫「範文欣賞」共計23篇。民國78年退休,輔導兒童作文,創作童詩童話。民國79年為台灣日報「婦女生活」寫「童詩的孕育與誕生」計38篇。創作童詩43篇。民國80年專事兒童文學創作及輔導兒童作文。民國81年獲中學文藝獎。曾任南投縣文藝寫作協會常務理事。
|
40
|
孫磊
|
石光、荷生
|
孫磊(1933-),山東黃縣人。譜名亦祿,字荷生。38年來臺。國立中興大學中文系畢業,臺灣師大教育研究所進修。服役時,軍中提倡文藝運動,激發起對文藝習作的興趣,嘗試投稿。最先的兩篇散文「溪畔」、「晚自習速寫」,投到軍部發行的「親民報」上,刊出後獲得鼓勵不少。自軍中退役後,在省立花蓮師範接受師資專業訓練,分發雲林縣元長鄉仁德國校做小學老師。鄉居寂寥,習作較勤,投稿各報章雜誌,刊出率頗高。民國六十三年調職南投縣政府教育局督學,七十一年代理集集國中校長一學期,是年秋派任爽文國中校長。七十九年二月調旭光國中校長以迄退休。七十九年十二月,獲第二十四屆「中國語文獎章」。文藝創作,成果不豐。近年喜勵志小品文稿,多屬感性篇章。《桃李春風》結集出版,為公餘筆耕留作紀念而已。
|
41
|
徐江圖
|
山野行者
|
徐江圖(1964-),號山野行者,南投人。國立南投高中畢,東海大學高階學分班企業管理結業。國際佛光會檀講師,南投縣文學家,曾任國際領隊協會旅人雜誌編輯委員,現任梨山松茂農藥行管理人。著作:旅人心靈圖騰(故事散文)、松茂散記(散文雜記、詩)、另種詩念(新詩)臥虎藏龍話梨山(田間調查)、梨山農民畫會師生聯展(合輯)、以詩寫日記,以畫描風情,生活恬靜淡,兩者皆相宜。工作賺錢只是為達成書寫創作的一種目的手段,而筆耕是永遠開心職志。查覺觀照,與大自然對話,格物致知,神遊先聖先賢之思想意境即能超越時空,道貫古今,達莊子大鵬展翅,搏擊水面三千里,御風而上遨翔九萬里,虛空凌霄,逍遙遊的大境界。
|
42
|
徐秉鉞
|
仲正、邗人
|
徐秉鉞(1926-2020),筆名仲正、邗人、小邗。我原是學會計的,卻走上文學之路。我曾在台北國防大學繕寫講義、校對。那裡有一個圖書館,館藏豐富,我一邊工作一邊看書,與文學結緣。後來到青年服務團上班,團裡有一位秘書蔡少伯先生,是台灣新聞界前輩李萬居辦公論報,請他當總編輯,有一天他問我要不要到報社去。報社副刊主編杜雲之,他人不去報社,只將要刊的稿件、大樣送來,報社要另派人編排校對。公論報副刊叫”日月潭”,每週有一詩刊叫“藍星”,覃子豪主編,覃故去,余光中接手,余每期寫一專欄,他文筆極佳,我至今留有印象。文藝作品發表的園地,除報紙副刊,還有雜誌,台北有一個大型文藝月刊-“文壇”,社長穆中南先生,他還辦了一個函授學校,我想寫小說,報名參加了。還記得羅盤先生的“創作基本論”談寫作技巧。我很難說明在那裡學到什麼寫作技巧,倒是穆先生見我頗能校對,要我幫他校對文壇,後來又叫我幫他看稿。那時文藝界名家王萱、楊念慈等等都在“文壇”寫稿,無形中我在哪裡學到不少東西。其實,我在青年服務團上班,,記不得是哪一年了,夏曉華先生在台中辦“台灣日報”,請蔡少伯先生當總編輯,青服團後改編為台灣省訓練團也要搬去中部,為了要進台灣日報,我隨團到中興新村,很快見到蔡總,也很快接編台灣副刊。我48歲就從公務員退休,專職台副、台報風風雨雨,我在那裡多年,也在那裡退休。
|
43
|
柴世彝
|
柴扉
|
柴扉(1929-),本名柴世彝。民國38年10月,隨軍來台,於民國40年3月考入鳳山陸軍軍官學校民國42年班畢業(正期24期)。服務部隊未久,因病住院六年。民國50年正式退役。當年9月考入花蓮師範特師科受訓一年,民國51年8月入南投中洲國小執教六年,旋於民國57年8月入南投鹿中國中任教27年,於民國83年正式退役,即住鹿谷迄今。在住院期間,喜看報紙副刊,乃嘗試寫作,初期退稿甚多,漸漸走入正式寫作,已歷54年迄今。著作書籍13本,已於前述。兩本著作(賣斷臺南鳳凰城圖書公司),鮮花滿抱(南投縣政府文化局)。一縷新綠(臺北三民書局)。萬里遊蹤(臺北商務印書館),其餘均係自己出版。一、參加作文比賽,曾入選南投縣政府中學教師組第一名。二、一次臺灣省政府教育廳作文比賽,獲得全省中小學教師組第三名。三、著作《一縷新綠》,獲臺灣省教育廳獎。四、參加作文比賽,獲警備總部銅環獎(青溪文藝獎第三名)五、獲中華日報家庭計畫徵文佳作。六、臺灣省文藝作家協會獎牌一面。七、獲南投縣玉山文學獎第十五屆文學貢獻獎。八、南投縣政府文化局「柴扉文學展」為期50天,並獲獎牌一面。九、南投縣彬彬社發展協會獎牌一面。
|
44
|
高浩容
|
|
高浩容(1982-),斐陶斐榮譽學會(Phi Beta Kappa)成員。歷任大學講師、雜誌顧問、作家、編劇、公共事務部副主任。現同時攻讀「臺北市立大學教育學博士」、「輔仁大學哲學博士」。2013-2014年,於上海華東師大教育科學院任交換生。長年寫作,屢獲音樂、攝影、文學創作等多項文藝獎項。迄今擁超過二十部出版品,並於兩岸《MyPlus加分誌》、《優家畫報》、《壹心理》等雜誌與電子媒體任專欄作家。2011年,被《南投縣文學發展史•下冊》列入「南投縣新生代小說家」之林。
|
45
|
張效愚
|
蜀弓
|
蜀弓(1927-2018),本名張效愚,出生在四川重慶市,他的父親是英國太古輪船公司的買辦,所以蜀弓從小就跟著父親的輪船在長江航行跑水,與河川水利結下了不解之緣。對日抗戰末期時,因為戰爭因素,家中經濟吃緊糧食短缺,蜀弓為了減輕家裡負擔,便毅然響應政府號召知識青年從軍投身軍旅。1947年投效青年軍201師、隨軍來台。曾隨部隊在金門古寧頭大戰,經歷了九死一生的戰爭場面,戰後便一直在防砲部隊服役。軍旅時期即跟隨覃子豪學寫詩,多次獲得軍中文藝獎肯定,經常在《藍星師週刊》、《現代詩》發表作品,詩域寬闊,不僅極具敏銳度、細密同情心、犀利反諷性、更充滿的十足的幽默感。
|
46
|
張時坤
|
|
張時坤(1941-),1958年「午夜的洗衣婦」新詩在台灣新生報副刊登出,才17歲,自此與文學結緣。1969年在彰化縣王功國小任教,自立出版『匯潮』雜誌,1963年就讀世界新專組『如火文藝社』發行『如火雜誌』。1968年新聞行政高考及格分發至台灣省政府新聞處第一科主管出版品審查,公餘勤於創作及譯著,散文與短篇小說陸續在中央日報等各報副刊及雜誌刊出。1981年轉任第三科長,1983元旦『台灣月刊』創刊,為充實文藝內容,特地拜訪時任幼獅文藝主編的黃武忠請益;為沖淡宣傳味道,邀請知名作家撰稿並組團參觀省政,是與作家結緣的開始,朱西寧、桓夫、七等生、白荻、向陽、楊念慈、苦苓、馮菊枝、丘秀芷、鄭羽書、岩上、李玉屏等百餘位都曾參加這行列。同時與隱地、陳銘磻研議合作贊助出版辦法, 1984年5月爾雅出版蔡碧航著《一葉》及周嘯虹著《三十功名塵與土》,號角出版六月著《惜情》及李赫著《找個星期天》等,之後文經社、希代出版社與晨星出版社也加入;另與聯合文學雜誌社合辦『台灣省巡迴文藝營』,以及與聯合報、中央日報、中華日報、台灣新生報、台灣新聞報等各報副刊合辦散文及短篇小說徵文,這些都是開創公家機關的先例,培養不少新秀嶄露頭角。而讓【台灣月刊】贏得行政院新聞局金鼎獎(公辦雜誌類),是很值得欣慰的一件榮耀。1988年10月從省營台灣電影公司總經理退休後,仍走在文學的步道。雖然收穫不豐,還是願意留住這份執著,孤守喜愛的天地,不管失與得。自1988年出版第一本書《問情》,至2008年《戀戀人生風景》一書入選南投縣文化局《南投縣文學家作品集第十五輯》,已出版八本創作,譯著《十六個我》等數十本書。目前常走入風景,以撰寫旅遊散文自娛。
|
62
|
曾淑美
|
|
曾淑美(1962-),南投縣草屯鎮人,台中女中及輔仁大學哲學系畢業。1985年進入陳映真創辦的《人間》雜誌,擔任文字採訪及編輯,報導文學代表作:〈娼奴籲天錄〉。1989年開始廣告創意生涯,歷任意識形態、麥達、BBDO廣告公司創意總監及ADK廣告、麥肯廣告北京辦公室執行創意總監,作品獲獎無數,代表作:開喜烏龍茶〈新新人類在中國〉系列。司迪麥口香糖文案:「貓在鋼琴上昏倒了」、「女性主義就是敗在愛情和衣服兩件事上」。曾任《新新聞》、《廣告》、《印刻》雜誌專欄作家。2005-2010年擔任婦女救援基金會董事。2000年擔任文學大師楊牧紀錄片《朝向一首詩的完成》企畫編劇。2012年起以報導弱勢為職志,陸續出版婦援會前台籍慰安婦專書《堅強的理由》、台灣婚暴服務專書《波瀾與細流》、天主教福利會專書《活潑潑的愛》、高風險家庭專書《在世界倒塌前,接住孩子》。2014年出版詩集《無愁君》,被譽為「華文詩壇的美麗收穫」。現任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專技副教授。
|
47
|
梁坤明
|
|
梁坤明(1943-),小時候從愛聽故事到愛讀小說,而後到愛寫故事。後來人家告訴我:我是在寫小說。也許是由於我的生長是在埔里的熱鬧地帶(鎮農會),看的;聽得都是本地精彩的故事。我把它寫出來,用我的方式來告訴讀者我們家鄉的故事。哪知!這又叫作鄉土。我只在意把故事說得生動,根本來不及沾啥流派,也不曉得有啥名份好爭,也花很長年歲當讀者。但,我想必須動筆了,否則要糟踏了從前那些很會說故事的老人。學歷:國立藝專美術科畢業。曾任大成國中退休教員。專長文類:小說(不屬報導文學)
|
48
|
許耀進
|
|
許耀進(1954-),淡江大學水利工程系畢業。南投縣大成國中教師退休。專長文類:散文為主;詩與小說試寫中。獲獎:《歲月也留痕》獲2015年南投縣作家作品輯22集入選。文學相關經歷:(1)2015年南投縣文化局圖書科登錄「南投文英」。(2)2015年10月獲聘埔里圖書館駐館作家。自述:我出生於草屯鄉下,二歲時因發燒罹小兒麻痺症,父母不離不棄,讓我完成了大學教育,並如願達成當老師的夢想。從小我酷愛寫作,常參加校內外作文比賽獲獎,小學五年級開始投稿國語日報,開啟了我的寫作之路。大學畢業後服務於大成國中,因忙於教學工作,寫作中斷了三十幾年。退休後,與同事、即前輩作家王灝老師常聚談藝文,加上多位前輩作家鼓勵,又開始再從事寫作,平常將文章分享於臉書,三年內連續自印出版了兩本私房散文集,分享朋友同好,重燃寫作的興趣。又因王灝老師建議,為我辦了新書發表會,引起了媒體注意,加上幾位前輩作家鼓勵參加投稿,因此獲「南投文英」登錄,作品也入選南投縣作家作品輯,更同時獲聘為埔里圖書館駐館作家。一連串驚奇之旅,讓我大感意外,在退休後年老之際,竟神奇地完成了小時候的作家夢。在學生時代,父親因讀林語堂《生活的藝術》一書,時常鼓勵我朝作家之路邁進,父親在有生之年沒能竟功,卻在父親過世後一年意外達成。我雖然完成了夢想,卻不敢稱作家,因文學粗淺,寫作量不多,只是勇氣十足,敢自印出書,充其量應該算是「素人作者」較恰當。文學這條寫作之路不好走,我這耳順之年才剛起步,雖有點晚,但我會堅持理想,繼續寫下去,至於寫得如何,就讓別人去批評了,因為我以經不在乎了。
|
49
|
陳文和
|
|
陳文和(1962-),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畢。民66年就讀台東師專,曾任教師30年,已退休。民71年至73年間服役金門,曾大量發表文章在金門日報,而民73年至75年間在台東紅葉國小任教亦散見作品在各大報,以本名或陳躍之發表,作品因屢次搬家已佚。後任教彰化,以指導童詩、作文為主,曾獲月光光第十二屆指導獎,以及洪健全童詩創作佳作。也曾加入滿天星,作品收錄於《童詩100》,作文指導作品由文國書局出版8冊,也曾為南一書局編輯作文、閱讀指導書籍。逢大畢業後,較為專心創作,曾獲彰化磺溪文學獎、南投玉山文學獎、台中大墩文學獎等,征戰各地地方文學獎得獎數十個。現已搬回南投居住,日子閒散。
|
50
|
陳秀枝
|
袖子
|
陳秀枝(1962-),出生於彰化縣和美鎮,就讀台中師專,畢業後分發於和美國小擔任國小教師,經不斷進修:私立靜宜大學中國語文學系、國立台灣師大國文系研究所四十學分班、國立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畢業。也經歷國小教師和國中教師。自南投國中退休。曾應邀撰寫南投文化局出版《南投散策》、文化部《走讀南投》與《草屯年刊》。◎已出版:南投文化局出版:《囝仔的歌詩》 、《飛吧!想像的翅膀》、《飛翔在想像的國度》、《月亮忘記回家》、《詩生活印記》。2012彰化文化局出版台語詩集「大肚溪邊e歌詩」◎水彩畫與現代詩於2013年起於彰化藍廚咖啡、南投河松咖啡、6南投Cafe Solo咖啡、衛福部南投醫院、新泰宜醫院、草屯鎮圖書館、鹿谷鄉圖書館、台電草屯營業處等九次展覽。貓咪繪本分享會六場◎102學年度擔任嘉義大學空大「繪本與插畫」課程面授講師◎曾任台中市閩南語比賽、台中教育大學柳川文學獎和台中市大墩文學獎評審。
|
51
|
陳明進
|
陳晨
|
陳晨(1965-),本名陳明進,原籍高雄,嘉義農專(現為嘉義大學)獸醫科畢,現在埔里自行開設動物醫院。作品多以現代詩為主,曾加入笠詩社、台灣現代詩人協會,作品散見各新聞副刊、詩刊、雜誌、文學期刊等。曾獲吳濁流新詩獎、台北公車詩文獎、台中風華現代詩獎、美國大陸詩刊詩文獎。
|
52
|
陳武雄
|
陳千武
|
陳千武(1922-2012),本名陳武雄,號桓夫。生於南投縣名間鄉弓鞋。日治時期台中一中畢業。二次世界大戰時被徵為台灣「特別」志願兵,參與南太平洋戰區作戰。曾任豐原製麻會社監工,八仙山林場人事管理,台中市政府庶務股長,並籌設全台首座文化中心任主任、文英館館長至1987年6月退休。 1939年8月開始在「台灣新民報」等刊物,發表日文創作。戰後自習華文,於1958年開始華文創作,並參與創辦「笠詩刊」,負責詩刊之編輯,經理業務,推動台灣新詩文學之發展三十年。歷任台灣筆會、兒童文學協會等會長。著作有詩集《不眠的夜》等多種、小說《獵女犯》、《活著回來》、評論、兒童文學及翻譯等多種。1977年以〈獵女犯〉獲吳濁流文學獎、洪醒夫小說獎、國家文藝翻譯成就獎、日本翻譯家協會譯特別功勞獎、日本地球詩人獎等,2006獲第六屆國家文藝獎。創作特色:詩集、小說、評論、兒童文學及翻譯等。
寫作風格:陳千武從一九三八年開始以日文在《臺灣新民報》文藝欄發表詩作,並出版日文詩集。在戰後曾有十五年之久未發表作品,但從未間斷創作。創作文類有詩、小說,作品中潛伏著一股批判精神,其創作理念基於現實世界的反省,抒發愛與生的意念,挾持理智與感情的交融,刻劃內心的掙扎;主題則著重於人生、生命的探究、省悟。獲獎說明:洪醒夫小說獎,得獎年份:1984,得獎作品:求生的慾望。
吳濁流文學獎小說獎正獎,得獎年份:1977,得獎作品:獵女犯。榮後台灣詩人獎,得獎年份:1991,國家文藝獎,得獎年份:1992,得獎作品:《日本現代詩選》。台灣文學家牛津獎,得獎年份:2002,得獎作品:《日本現代詩選》。國家文藝獎2006年新制,得獎年份:2006
獎別:文學類,得獎作品:求生的慾望。
|
53
|
陳政彥
|
|
陳政彥(1976-),南投縣埔里鎮人。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所碩士、博士。曾任中央大學、中原大學、長庚技術學院兼任講師、嘉義大學助理教授。現任嘉義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台灣詩學學刊社務委員,《吹鼓吹詩論壇》主編。著有《現代詩的現象學批評:理論與實踐》、《跨越時代的青春之歌:五、六0年代臺灣現代詩運動》;與李瑞騰、林淑貞等人合著《南投縣文學發展史》上下兩冊。研究專長:現代詩賞析及創作、現代詩理論批評史、現代文學史、當代佛教文學。
|
54
|
陳景聰
|
|
陳景聰(1966-),生於南投,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畢業,現任台中市大里國小教師。從小就喜歡聽老師講故事,後來當了老師,開始蒐集故事、說故事、寫故事,發願當一個笑臉看兒童的人。文學創作以小說及童話為主,共出版兒童文學作品三十餘冊。《玉山的召喚》獲選為2012年南投縣書。作品曾獲台灣省兒童文學獎、文建會兒童文學獎、文建會兒歌一百優選、中國大陸冰心兒童文學新作獎、玉山學獎、蘭陽文學獎、台中文學獎、九歌年度童話獎等獎項。
|
55
|
陳湘羽
|
香魚
|
香魚(1990-),本名陳湘羽,英國安格利亞魯斯金大學「圖文關係與書籍藝術」碩士畢業。喜愛花草鳥樹等自然景物,出版繪本《小雨滴》,以水滴的旅行向小朋友介紹台灣特有的動植物。旅遊、美食、人像漫畫也是香魚常有的創作主題,經營部落格「香魚的圖文繪攝」(http://curarpikt404.blogspot.tw/)。
|
56
|
陳碧珠
|
陽荷
|
陽荷(1961-),本名陳碧珠,南投縣人,自幼生長在民風淳樸的茶鄉,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畢業、國研所結業,台中市中學教師,是《秋水詩刊》同仁,台灣兒童文學學會第四屆理事。愛詩,愛畫,愛音樂的陽荷,2001年與秋水詩刊同仁,參訪雲南大理、昆明詩界,參加「兩岸三地詩歌研討會」;2003年參加第二十三屆世界詩人大會:2012年再度與秋水詩刊同仁,參加「北京、蒙古國」詩歌研討會。陽荷曾獲得全國優秀青年詩人獎、玉山文學獎新詩類第一名、大墩文學獎新詩類第二名、南投縣文學家作品集徵選入選。著有《陽荷短詩選》(中英對照)、《靜夜獨釣》、《風未曾預告》等詩集。陽荷曾應南投縣草屯鎮公所邀請創作新詩,作品收錄在《詩繪草鞋墩》;也應教育部與中華文化總會邀請,負責《走讀台灣──南投縣名間鄉》的撰寫工作;2015年南投縣政府文化局舉辦「賞味文學展」系列演講,陽荷受邀主講「風未曾預告─茶鄉女兒的新詩創作分享」;2016年受聘擔任暨南大學「第十五屆水煙紗漣文學獎新詩類」評審。
陽荷詩文發表於國內外詩刊報紙,並被收錄在各選輯中。
|
81
|
蕭?珮
|
蕭珮、張嘉文
|
畢業於台灣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系後,因念念不忘對文學和翻譯的熱情,來到美國威奇塔大學就讀英文系。就讀期間,經歷特殊的宗教啟蒙,決定探索其經驗。兩年後透過奇異啟蒙,申請到英國愛丁堡大學社會人類學碩士班,專門研究大腦和宗教現象跨領域研究。因921大地震,無法就讀博士班。回國後,一方面繼續宗教現象;另一方面,投入語言教學工作,從事英語補習教育,並出版許多英文考試相關叢書。目前已經從補教事業退休,專職於兒童文學寫作和宗教心靈成長和怪異現象研究。得獎經驗:1.南投縣玉山文學獎,散文類第二名。2.南投縣玉山文學獎,小說類佳作。3.福報文學獎,散文類第三名。4.福報文學獎,小說類入圍。5.中央日報<重建師生倫理散文獎>,佳作。
|
57
|
單德興
|
|
單德興(1955-),祖籍山東省嶧縣,出生於台灣省南投縣,畢業於中寮國民學校、省立南投中學初中部、高中部,國立政治大學西洋語文學系學士、國立台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研究所碩士(英美文學)、國立台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研究所博士(比較文學),現任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特聘研究員,曾任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所長,《歐美研究》季刊主編,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外國文學學門召集人,中華民國英美文學學會理事長,中華民國比較文學學會理事長,美國加州大學、哈佛大學、紐約大學、英國伯明罕大學訪問學人及傅爾布萊特資深訪問學人,國立台灣大學外文系兼任教授、國立交通大學外文系兼任教授、靜宜大學英文系兼任講座教授、香港嶺南大學翻譯系兼任人文學特聘教授,並三度獲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外國文學學門傑出研究獎,第五十四屆教育部學術獎,第六屆梁實秋文學獎譯文組首獎,第三十屆金鼎獎最佳翻譯人獎。著有《銘刻與再現:華裔美國文學與文化論集》、《反動與重演:美國文學史與文化批評》、《越界與創新:亞美文學與文化研究》、《翻譯與脈絡》、《薩依德在台灣》等,出版訪談集《對話與交流:當代中外作家、批評家訪談錄》、《與智者為伍:亞美文學與文化名家訪談錄》、《卻顧所來徑:當代名家訪談錄》,譯有《近代美國理論:建制.壓抑.抗拒》、《美國夢的挑戰:在美國的華人》、《文學心路:英美名家訪談錄》、《知識分子論》、《權力、政治與文化:薩依德訪談集》、《格理弗遊記》(學術譯注版與普及版)等近二十本專書,主編或合編《文化屬性與華裔美國文學》、《再現政治與華裔美國文學》、《全球屬性,在地聲音:〈亞美學刊〉四十年精選集》(上、下冊)、《他者與亞美文學》、《臺灣現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彙編 68 齊邦媛》等多種專書及期刊,並與李有成先生、張力先生擔任《朱立民先生訪問紀錄》主訪。研究領域包括美國文學史、亞美文學、比較文學、文化研究、翻譯研究等。
|
58
|
曾小英
|
曾曉鶯
|
曾小英(1951-),自幼受父母兄姊的薰陶影響,喜愛學習寫作。初中一年級起,便經常投稿報章雜誌,很幸運地屢獲編輯的賞識、錄用與鼓勵,民國52至57年間,更數度獲得全國學生文藝創作比賽散文、小說組第一名。民國62年淡江大學中文系畢業後,在中興新村中興高中擔任國文教師十餘年,課餘之暇仍繼續寫作的嗜好,先後結集出版《風物憶往》、《五千年的月亮》、《杏樹下的朋友》等書。1989年赴英,獲得博士學位後,仍利用業餘的時間,從事英文名著之翻譯工作。
|
59
|
曾仕良
|
莊鋒
|
曾仕良(1950-),自幼即喜好閱讀與寫作,初中二年級時參加全國徵文比賽獲初中組第一名後,便以讀中國文學系為第一志願。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畢業並服完兵役的第二天,就到南投草屯南開工專任教(現已升格為科技大學) 。四十年後退休時由專任教授獲聘為榮譽教授。認真教學之外,曾兼任台灣省政府文化處指導委員、大專文藝營駐會指導老師、彰師大文藝營講座、亞洲大學文學獎審查委員、南投縣文藝創作班講師、台灣省政府新聞處特約撰述、尚哲出版社總編輯、南投青年月刊主編(1985、1986兩獲全國青年期刊競賽第一名)。曾獲蕭毅虹文學獎(劇本獎),小說曾在台灣時報、台灣日報連載並結集出版。
|
60
|
曾西霸
|
|
曾西霸(1947-2013),生於南投縣竹山鎮。 新竹師範、中國文化大學戲劇系畢業,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曾任中國青年寫作協會總幹事、中國影評人協會秘書長; "學者電影公司"創辦人;金馬獎、金鐘獎、台大藝術大學等校, 先後任教於文化大學、世新大學、台灣藝術大學等校, 目前任教於玄奘大學大眾傳播系。榮獲中興文藝獎之"電影評論獎"、新竹師範學院"傑出校友獎"、 南投縣文學貢獻獎。
|
61
|
曾昭榕
|
|
曾昭榕(1979-),台灣南投人,中正大學中文、成功大學中文碩士班畢業,目前任教於員林高中國文科教師,曾得過台中文學獎童話佳作、磺溪文學獎散文首獎、小說優選、台南文學獎童話佳作、桃城文學獎小說佳作、玉山文學獎散文首獎、喜菡文學獎小說佳作、全球華文星雲文學獎人間佛教散文獎和新北市散文獎第三名,本篇作品〈文字咒〉並獲選為104年九歌年度散文獎。獲得文化部創意新秀補助辦法:出版第一部中篇小說:《星海之城:奧羅拉。》
|
63
|
黃人和
|
杜十三
|
杜十三(1950-2010),原名黃人和,出生於台灣南投縣。杜十三擅長現代詩與散文詩,同時兼擅繪畫與雕塑藝術,因此其詩作創作多搭配聲光、圖像等跨界藝術。曾獲國軍新文藝金獅獎新詩首獎、時報文學獎散文獎、《創世紀》四十年詩創作獎、中國電視公司全國歌曲創作比賽首獎、年度詩人獎、中國文藝獎章新詩獎等獎項。著作有《行動筆記》、《杜十三藝術探討展》、《人間筆記》、《地球筆記》、《嘆息筆記》、《火的語言》、《詩與藝術》、《新世界的零件》、《石頭悲傷而成玉》、《愛情筆記》、《雞鳴.人語.馬嘯》、《偉大的樹》、《四個寓言》,其中《偉大的樹》是年少時創作的劇本,《愛情筆記》、《雞鳴.人語.馬嘯》散文集,其餘著作皆為詩集。
|
64
|
黃仁虯
|
|
黃仁虯(1953-),南投埔里人,生於綠湖邊陲一村落。62年電信特考及格,進入交通部電信局服務,93年5月股長退休。現任財團法人醒覺文教基金會義務講師、中社詩社社長,並為中華詩學會、中華民國傳統詩學會、中國詩人文化會、台灣瀛社詩學會等會員。於民國79年因緣際會參加宣平宮醒覺堂鸞務宣導工作。於民國80年鍛鍊正鸞乩蒙賜號蟾桂,功成時主教王天君賜詩、聯相勉:茲恭錄於下:詩 詩吟喚子慎修齊 賜福由天福不低 正法詳陳同濟世 鸞乩密授為開迷 黃庭妙諦休閒視 仁學珠璣細品題 虯屈蒼崖憑意志 存誠向道聖相攜 聯 蟾光照地明指引群生循古道; 桂蕊飄香遠薰陶萬物合天心。由於扶鸞皆以古典詩為主,當時不懂詩,但為宣導需要,曾參加埔里孔子廟漢學班研讀,指導老師有王老師梓聖、黃老師冠雲、李老師昆漳等,為啟蒙之始。因對古典詩詞產生興趣,開始提筆練習寫作。凡有空閒即與妻參加各地舉行之聯吟詩會。期間承蒙草屯李老師春初、台中張教授鐵民、彰化吳老師錦順、林教授翠鳳、台南吳老師登神、台北林老師正三以及騷壇諸多前輩詳加指導,以及賢妻林晏戎在旁時加指點、鼓勵,對於詩詞始有進一步的體認,退休後游藝其間,自得其樂。民國85年籌辦宣平宮醒覺堂開堂五十週年全國詩人聯吟大會時,嘗試將詩會活動與社區居民、生活、產業等結合在一起,推展詩運,獲得里民肯定。自九十一年起與彰化吳老師錦順合作,每季輪流舉辦聯吟詩會,至今不曾間斷。95年全國詩人聯吟大會更進一步運用電腦化作業,並彙編成專輯數冊;後又陸續彙編歷年來活動專刊十餘冊以利薪火傳承。
|
65
|
黃宏介
|
|
黃宏介(1941-2016),字百通,號閒王,生於南投縣草屯鎮,祖籍鹿港,築雙花艷草堂。國立中興大學中文研究所畢業,國家考試院特考及格中醫師。1963年就讀台中師專時成立「六璞吟社」教導學弟妹們寫古典詩,擔任校刊總編輯。1964年起陸續於中央日報、中華日報、新生報、自立晚報等副刊投稿刊登散文及議論文,並開始寫廣播劇、電視、電影劇本、短篇小說及報導文學等。師從呂佛庭教授學書法國畫,從林之助、鄭善禧教授學西畫,從傅世銘教授學易經,從梁湘潤大師學星象五術之學,從李炳南教授學佛、學醫、學詩,從楊玉振將軍、黃裕盛大師學太極拳及武術。歷任國立南投高中國文科兼音樂科教師、國立台中一中吟詩社指導老師、台中師專書法社指導老師、台中師專國樂社創辦人、南投藍田書院詩學社指導老師、國立中興大學詩學社指導老師、國立空中大學詩學社指導老師、新竹市龍風樂府指導老師、台中市寄漚詩社指導老師、南投縣太極拳協會理事長、南投縣體育武術委員會主任委員、台灣區太極拳推手拳架比賽大會仲裁委員、南投縣星象堪輿職業工會顧問、南投縣書法學會顧問、南投縣象棋協會常務理事、台灣大藏經編輯委員會總編審、詩意天心樂府主編審、台灣古典詩雙月刊副總編輯、新生報台灣詩壇專欄主筆、中興/空中/慈濟/朝陽大學之漢學/詩學/中醫學講師、中國詩經研究會副理事長、中國詩人文化會副理事長、南投縣玉風樂府創辦人兼團長。於中部地區主持燈謎大會四十餘年,常任全國詩人聯吟大會評審詞宗,多次掄元並屢獲金牌獎,時受聘擔綱各機關/學校/寺廟/團體之漢學/詩學/鄉土語文研習之講座及評審。畢生除教導傳統詩之創作,更推廣傳統詩之吟唱,譜曲無數,弘揚詩教四十餘年,遍栽桃李芬芳。曾於1998年獲內政部頒全國最高「宏揚詩教獎」,2008年獲中興大學頒傑出校友獎,並獲第9屆台北文學獎,蟬聯第24、25屆中興湖文學獎古典文學組首獎。
|
66
|
黃炫星
|
恩格
|
黃炫星(1938-),學歷:臺南師院、臺中師院畢業。經歷:服務過埔里中學高初中、暨大附中、埔里商農;擔任南投縣政府文教處之文化基金會董事、交通部日月潭風景區管理處之委員;南投縣攝影學會理監事、南投縣台葉文化發展促進會理事長。其他:埔社文教工作室負責人、南投縣志編輯、南投縣藝文工作室聯盟召集人、南投縣健行登山會理事、埔里區主任、埔里區藝文工作室聯盟召集人、埔里鄉情雜誌社主編
|
67
|
黃玲玲
|
|
黃玲玲(1966-),生於南投縣集集鎮,曾就讀集集國小、集集國中、僑光商專國際貿易科、中興大學外文系畢業。中興大學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碩士。小說曾獲得台中縣文學獎、台中大墩文學獎、南投縣玉山文學獎、嘉義桃城文學獎、中興湖文學獎。散文曾獲得南投縣玉山文學獎新人獎、觀光局文學獎。新詩曾獲得台中大墩文學獎、南投縣玉山文學獎、基隆海洋文學獎、桐花文學獎。
|
68
|
黃瑞奇
|
大可
|
黃瑞奇(1961-),筆名大可。國立中興大學外國文學系畢,曾歷任耕讀園茶藝文化公司企劃經理、耕讀茶話創刊人、便利通消費雜誌總編輯、2008年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人類所數位學程兼任教師;現任九族文化村企劃部經理、日月潭九族櫻花祭活動總策劃人、台中青年高中舞蹈科/台灣青年舞團文學腳本演出顧問、日月潭簡訊編輯委員等工作。而文學是大可的散步道,筆耕的花園。在大可的散文作品集「散步琉璃湖」裡,大可認為散步是一種生活態度;有時候散步是用腳,走著走著走出一段記憶 有時候散步不是用腳,而是用心 用心感受環境,和萬物一同呼吸,看見平時不容易察覺的風景。 散步,就像是用腳寫散文,散步是用腳親吻大地,散步是一種生活的享受。長年居住日月潭,並任職九族文化村,因此對台灣少數民族與文化有深入細微的觀察。又因多年主辦櫻花祭活動的經歷,長期觀察日月潭,對春天的賞櫻花活動和文化,有獨到的見解和心得,並屢在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的季刊或出版品中發表文章。自幼喜歡塗鴉的大可,繪畫、攝影和寫作是他創作最擅長的領域。生活中的感動和旅行見聞,總是以會以畫筆、文筆和鏡頭記錄心中的感動。在大可的出版品中每每都會可以看到一些素描、攝影搭配的詩篇或文章。近幾年因為擔任青年高中舞蹈科的文學腳本、演出顧問,將舞台藝術多媒體演出,與文學和出版做更密切的整合。操刀的文學腳本和節目專刊包括:台灣青年舞團舞劇系列之《水沙連印象—逐鹿傳奇》、《平埔詩歌—發現福爾摩沙》、《賽德克之歌—風中緋櫻》、《千鷺之歌—台灣八田》、《墾台之歌—客家張達京》。
|
69
|
黃錦樹
|
|
黃錦樹(1967-),生於馬來西亞柔佛州,1986年到台灣留學。台大中文系畢業,淡江中文所碩士,清華大學中文博士。現為國立暨南大學中文系專任教授。曾獲中國時報文學獎短篇小說獎,馬來西亞花蹤文學推薦獎,花蹤馬華文學大獎等。
|
70
|
詹宏志
|
|
詹宏志(1956-),台灣南投人,台灣大學經濟系畢業。PChome Online網路家庭國際資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也是電腦家庭出版集團和城邦出版集團之創辦人。擁有超過30年媒體工作經驗,曾任職於聯合報、工商時報、中國時報、遠流出版公司、滾石唱片、中華電視台、商業週刊等;於各媒體擔任總編輯期間,曾策劃或編輯超過千種書刊,並曾創辦《電腦家庭》、《數位時代》等超過四十種雜誌。詹宏志是台灣著名作家、意見領袖、電影人、編輯及出版人,並以其創意和對文化及網路趨勢與社會經濟問題的精闢見解而備受尊重。他的十五本著作包括小說評論、社會趨勢報告及散文等: 《兩種文學心靈》、《趨勢索隱》、《創意人》、《趨勢報告》、《城市觀察》、《城市人》、《閱讀的反叛》、《人生一瞬》、《綠光往事》、《偵探研究》、《旅行與讀書》等多種。曾策劃和監製九部電影包括:悲情城市 戲夢人生、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等。此外,詹宏志於2012年成立台灣網路暨電子商務產業發展協會(TIEA) 並擔任第一屆理事長, 也曾擔任過台灣許多出版及資訊相關產業協會的理事長、董事及理監事等職。曾於1997獲台灣People Magazine 頒發鑽石獎章, 並於2008獲新聞局第二屆數位出版金鼎獎「評審委員會特別獎」。
|
71
|
詹悟
|
|
詹悟(1929-2021),浙江青田人,十歲喪母,苦力自學。學經歷:民國46年高考及格,以公費畢業國立中興大學外文系,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曾任省政府教育廳督,省立彰化社會教育館館長。83年4月1日退休,曾任省立員林高農、省立霧峰農工、省立草屯商工教師,國立台中商專,國立空中大學附設專校講師。研究及專長文類:寫作40餘年,出版「母親的夢」、「父親的書房」、「墨緣」、「敏子」散文集。
「誰來帶我」、「最大的船」、「羊莊」小說集。「青山多嫵媚」、「夏天裡過海洋」、「出國出洋相」、「山水行漫遊」、「哈多巴士遊東京」等遊記。曾獲獎項:中興文藝獎第七屆散文獎、「文壇」月刊中篇小說「珍珠姑娘」第二名(第一名缺)、「中央月刊」短篇小說「母親的心」、「黃昏的燈」第二名(第一名缺)、國軍文藝金像獎短篇小說金、銀像獎,中篇小說銅像獎、青溪新文藝短篇小說銀像獎二次、佳作多次。
|
72
|
寧克文
|
寧可
|
寧可( 1931-),本名寧克文。生於湖南省安化縣大湖鄉圓明山莊,1954復興崗藝術學院畢業。從事創作六十年,先後個展國內四十二場,國外個展聯展三十餘次,出版「寧可水墨彩畫集」六冊,曾獲第二屆自強文藝獎章(中興文藝獎章前身),中國文藝獎章(國畫繪畫類)玉山文學貢獻獎、優良文藝工作者表揚,先後擔任第十三屆全國美展中區國畫組評審召集人、全國學生美展、金環獎、玉山美術獎、磺溪美展、亞西亞國際美術大展、台灣省美展、台灣中部美展等地區性美展評審,並曾協助成立「南投縣美術學會」、「南投縣書法學會」,現任南投縣美術學會常務理事、青溪新文藝學會、文藝寫作學會榮譽創會長、中國美術學會、中國文藝學會、著作權人學會、戲劇學會會員。同時值得一提的是他長年在繪畫創作外,更潛心研究文學,寫作不輟,先後出版有短篇小說「恨不相逢未娶時」、「春回」、「我女薏菡」、「危莊劫」、「我心深處」,散文「有情歲月」、「活在當下」,戲劇「戲說人生」等十餘種,著作等身,寫作與繪畫互為輝映。先後創立「青溪美展(三十三周年)」、「南投畫派(十五周年)」,豪邁的個性,自信堅毅的作為,作品中全都呈現出來,在抽具之間,盡情把玩著水墨多元素材質的創作情趣,全然掌握著獨有的特質與個性,他在名片上印著「舞文弄墨、胡亂塗鴉,雖非吳下,也算阿蒙」,這就是寧可的寫照。1931 出生於湖南省安化縣大福鄉圓明山莊,1949來台,1959定居南投至今已是半世紀,前縣長林源朗先生曾說過:寧可是;不是南投的南投人。1954 畢業於政治作戰學校復興崗學院藝術系,1960獲文學士。1973 首冊短篇小說「恨不相逢未娶時(口袋書) 」自費由光明出版社出版。1974 獲第六屆散文金環獎。1975 短篇小說「春回」獲中山文藝學術基金會獎助,由清流出版社出版。簡歷:1975參加中國文藝協會選任中部地區分會理監事。1976協助籌創成立南投縣文藝寫作協會擔任理事長迄今已屆四十年。1977獲教育部全國教師小說創作獎。1977獲第二屆自強文藝獎章( 後改為中興文藝獎章)戲劇類。1977獲中廣國慶廣播劇本徵稿最優獎(杏林春暖)。1978省政小說徵文入選。1979獲全國優良文藝工作者表揚。1980應邀參加全國第二次文藝座談於日月潭涵碧樓。1980「迎向春天」舞台劇本由省教育廳出版。1981短篇小說「我女薏菡」由台灣省政府新聞處出版。1981舞台劇「迎向春天」、1982年「我的大哥」舞台劇由草屯國中學生演出。我任導演,兩劇同樣獲得最佳導演、演員、舞台設計、音樂獎。1982短篇小說「危莊劫」由黎明出版社出版。1983應邀參加中韓作家會議台北圓山飯店。1984籌創成立南投縣青溪新文藝學會任理事長迄今。個人事蹟列入「中華民國現代名人錄」。1984應邀參加中韓作家會議於漢城。同年短篇小說「網」、「孽」由黎明出版社出版。1985主編「南投文選」第一集出版。1985獲中國文藝協會頒國畫繪畫「文藝獎章」 (第廿五屆中國文藝協會)。1989主編「南投文選」第二集出版。1989應邀參加亞洲地區作家會議於台北圓山。同年訪問菲、泰、馬、新、印尼、香港等地華人作家與團體 。1990任金環獎評審連續七屆。1991兒童文學研討會於豐原文化中心。同年並主辦亞洲地區新詩活動的回顧與未來展望現代詩研討會,主持開幕式、討論會。1992侃侃而談散文專欄開始在「投縣青溪」副刊連載。1993回大陸訪黃山、九華等名勝風景區。1993舉辦「藝文南投」創作大展於台北國軍文藝活動中心,包括平面、立體、文字作品四百廿七件,由當時司法院長林洋港先生蒞臨剪綵揭幕。1993主編「南投縣文學作家作品集」第一輯出版。第二輯以後交由文化中心(文化局) 接手迄今。1993短篇小說「我心深處」收入南投縣文學家作品集第一輯出版。6月文學創作座談於台中市台灣日報社 。7月台灣地區文學座談於台中市文化中心。1993接受台視「品味人生」第四集「水墨有情」專訪,9月1日播出半小時。衛視中文台「藝林尋幽」專訪,12月1日播出半小時。1974~1984間,編寫台灣省政廣播劇本選五十集,每劇使用國、台、粵三種語言演播一星期。2001 散文「有情歲月」列入南投縣文學家作品集第卅四集出版。2002「戲說人生」列入南投縣文學家作品集第四十集出版。2005新聞、文學、評論的「活在當下」雜文集由南投縣政府文化局策劃;由文學街出版社出版,列縣文化資產叢書。2008獲南投縣玉山文學獎文學貢獻獎。2010飄臨的蒲公英老頑童寧可八十自述由南投縣文化局、國史館台灣文獻館出版,文藝雅集暨風華再現聯合特展,台北醫學院國際會議中心,國家圖書館,國際華人大觀世界巡迴大展,中興省資料館應邀開幕式,現場揮毫。2011台灣文獻館邀請「老頑童80藝文回顧大展」,同時出版專輯(43)「飄臨的蒲公英」散文集出書。2013獲第十四屆玉山美術貢獻獎。2015中篇小說「心鑰」由南投縣文化局出版。
|
73
|
劉伯樂
|
劉鳥
|
劉鳥(1952-),本名劉伯樂。生於南投縣埔里鎮,文化大學美術系畢業。曾任「教育廳兒童讀物出版部」美術編輯,並從事插畫工作。擔任「中華兒童百科全書」美術編輯期間,有機會接觸自然科學方面的知識,進入野鳥世界以後,更想要以畫筆描繪生動的野鳥圖像。常在野外觀察野鳥,同時也獲得了許多田野資訊,對於自然生態環境有自己的想法和看法,並開始從事自然文學寫作。得獎記錄:•第一屆全國油畫大展 特優獎。(1975)•「竹和竹玩具」 教育廳第四期中華兒童叢金書獎(1986)•「我們露營去」 教育廳第四期中華兒童叢金書獎(1986)•「黑白村莊」 聯合報讀書人年度好書(1994)•「黑白村莊」 時報開卷好書(1994)•「黑白村莊」 好書大家讀優良讀物(1994)•中華兒童文學金龍獎。(1995)•第七屆楊喚兒童文學獎。(1995)•「黑白村莊」獲歐洲插畫大展入選。(1995)•「我砍了一棵山櫻花」 好書大家讀優良讀物(1996)•「寄自野地的明信片」時報開卷美好生活書獎(2007) •「我看見一隻鳥」 第三屆豐子愷圖畫書首獎
|
74
|
劉宗銘
|
|
劉宗銘(1950-),生於南投埔里鎮,1972年國立台灣藝專雕塑科畢業,1976.3~1978.5 於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視聽圖書館兒童組擔任美術設計、編輯、行政工作。1978.6 主編「小樹苗幼兒月刊」及幼兒圖書發展工作。1984.2 前往日本東京「日本兒童教育專門學校」繪本創作科研修。1991.6 應邀參加行政院新聞局舉辦「國內知名漫畫家馬祖訪問團」。1992.3 任中華民國公共電視台籌備委員會兒童動畫節目諮詢顧問。1995.4 劉宗銘心空之旅彩瓷、繪畫製作展(台北快雪堂藝術公司)。1996.3 任行政院新聞局第「第14.15.17.18.21.26.31.33屆中小學優良課外讀物推介評選活動」漫畫類評審。1997.3 劉宗銘童畫藝術30年展(台北快雪堂藝術公司)。2001.4 任行政院新聞局90.92年金鼎獎漫畫類評審。2002.8 劉宗銘彩瓷、繪畫個展(新北市台華陶瓷公司台華藝術中心)。2005.2 劉宗銘春之旅畫展(台北孟焦畫坊)。2006.5 任行政院新聞局「95年度劇情漫畫獎」評審。2006.8 任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多媒體動畫藝術學系兼任助理教授~迄今。2007.1 中華漫畫家協會常務理事。2008.6 任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全國學生圖畫書創作獎評審~迄今。2015.1 任國科會「台灣科普傳播事業發展計劃」於成大、逢甲大學教授漫畫。現為專業繪本、漫畫、藝術工作者。獲獎紀錄年表:1970漫畫作品「鐳的發現」,獲教育部社教司連環漫畫比賽首獎。1971漫畫作品「鐘聲滿庭園」,獲教育部社教司連環漫畫比賽入選獎。1975 圖畫故事「妹妹在哪裡」,獲第一屆洪建全兒童文學創作首獎。1976 童話故事「我是黑彩龍」,獲第二屆洪建全兒童文學創作佳作獎。1989 獲鄭彥棻文教基金會,頒給第二屆中華兒童文學創作美術類獎。1992 漫畫作品「阿皮、土蛋、妙朋友」,獲國立編譯館連環圖畫榮譽獎。1997 陶瓷畫「永恆的愛」,獲第一屆SOHO!全球華人藝術獎章。2007 漫畫作品「愛在一起」,獲國立編譯館96年乙類短篇漫畫佳作獎。2008 漫畫作品「形形.色色.總是美」獲國立編譯館97年乙類漫畫優勝獎。2010 漫畫作品「藍色星球.驚嘆號」獲國立編譯館99年乙類漫畫優勝獎。
|
75
|
劉漢介
|
甘侯
|
劉漢介(1952-),生於雲林縣,父業醫,從小愛古典文學、小說,專研茶產業、世界經濟及茶歷史。虎尾高中畢,普通考試及格公賣局公務員,政大空中行政專科學校二期,逢甲經管院研究所畢。曾任出版社專業經理,春水興業執行長33年。著作:一、中國茶藝.1983.禮來出版社。二、當珍珠遇見茶.2012.遠流。專文:1.台灣冷飲茶發展與現況.1986.北京。2.歷代飲茶流變.1993.台灣。3.飲料的創新.2010.台灣。論文:從歷史飲茶看飲料的創意發展.2010。
|
76
|
劉靜娟
|
|
劉靜娟(1940-),生於南投,籍貫彰化縣員林鎮。曾任《台灣新生報》副刊主編及主筆。退休後,閱讀,上網;買菜,煮飯;上書法和繪畫等課程。最持久的興趣仍是寫作。作品以散文為主,在掌握題材上獨具慧眼,能以舉重若輕的手法,寫出人人意中所有而筆下所無的人性感悟;更長於自庶民生活習焉不察的細節中取材,點歹銅舊錫成金,結尾總是有梗,幽默詼諧、意味深長,凡俗的日常瞬間靈光閃耀。已出版著作包括《笑聲如歌》、《咱們公開來偷聽》、《歲月就像一個球》、《被一隻狗撿到》、《眼眸深處》、《布衣生活》、《輕鬆做事輕鬆玩》、《散步去》、《樂齡,今日關鍵字》等二十多冊。曾獲散文類國家文藝獎。
|
77
|
潘祈賢
|
潘樵
|
潘樵(1963-),本名潘祈賢,生於南投縣魚池鄉新城村,三歲時父喪,隨母親遷居埔里至今。國中時喜歡上文學,並開始大量閱讀課外讀物,高一時正式發表文章於報章雜誌,從此開啟文學創作之路。曾服務於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現已退休。文學、藝術、旅行與生態觀察是生活中最主要的興趣。曾出版《花開花落》《埔里祈安清醮一百年》《山城埔里步道》《黃昏的溪流》《鄉下老師閒賢沒事》《水沙連紅茶》《蛙現台灣》《台灣尋櫟記》《溯訪國姓》及《阿彌陀佛阿嬤》等五十幾本書,其中,《蛙現台灣》一書曾榮獲第35屆金鼎獎。另外,曾5次入選南投縣文學家作品集,包括《采風隨筆》《鄉情書寫》《感動來自土地》《因為旅行,在台灣遇見美麗》及《遨遊在生態與驚喜之間》。民國78年返鄉定居之後,成立「潘樵文化工作室」,積極進行南投縣人文歷史的調查與書寫,曾加入《國姓鄉志》及《南投縣美術發展史》的編撰團隊,亦曾經擔任埔里鎮立圖書館第一屆駐館文學家、南投縣文化局文藝創作班、文學營指導老師以及南投縣國姓鄉第一屆駐鄉作家等職。
|
78
|
鄧相揚
|
|
鄧相揚(1951-),南投縣埔里鎮人。出生背景:生於埔里鎮牛眠山,為客家子弟;先祖清嘉慶年間自廣東大埔桃源移居台灣,先後於台中石岡土牛、東勢落籍,清光緒年間移居埔里牛眠山。學歷:中台醫專(現中台科技大學)醫檢科畢業。資歷:考試院醫檢生、醫檢師、放射技術士考試及格、在埔里執業向陽醫事檢驗所二十五年。經歷:埔里國際聯青社社長、台灣省文獻委員會特約編纂、日月潭觀光發展協會總幹事、交通部觀光局日月潭國家風景區邵族文化與觀光發展諮詢委員會諮詢委員、埔里鎮圖書?第三屆駐?作家、教育部本土教育委員會委員。現職:社團法人台灣打里摺文化協會理事長、報導文學作家、水沙連藝文工作室負責人、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編輯委員兼〈日月潭簡訊〉執行編輯、埔里鎮立圖書館發展委員會委員、埔里基督教醫院顧問、愚人之友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顧問、老五老基金會董事、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人類學研究所、人文學院、校課程委員會委員、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人類學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級專業技術人員。肯定與獲獎:1.《霧重雲深》一文,於1993年獲中國時報第16屆時報文學獎報導文學首獎,文學大師柏陽時任時報文學獎的決審委員,對鄧相揚的《霧重雲深》一文相當推崇,認為文中主角具有莎士比亞的悲劇角色元素,期待他能進一步改寫成大作。2.《霧重雲深》專書出版後1999年中國時報開卷版評為好書。3.《霧社事件》獲選為1998年臺灣本土十大好書,1999年教育部評為原住民教育及語言研究得獎著作。4.《風中緋櫻-霧社事件真相及花岡初子的故事》獲選為2003年文建會、公共電視台年度歷史大戲原著。5.中台科技大學創校四十週年十大傑出校友,2006年10月。6.《尚樸•素顏•林淵》獲選為「國家出版獎」入選,2010年。自述:南投縣的天然環境渾然天成,這裡由連聳的山脈、起伏的丘陵、平坦的盆地、豐沃的平原、蜿蜒的河川、和秀麗的湖泊所構成,被譽為臺灣的香格里拉,由於自然資源豐富,自古以來就吸引許多族群來此建立園地。水沙連位處南投縣的山地位置,它的名稱源自日月潭的邵族,充滿神祕的美,很有文學的浪漫感,在歷史進程中多種族群彼此競爭,多元文化相互輝映,群巒、溪河、湖泊、土地、族群、歷史、人民,共奏南投的生命樂章,而文學蓄勢待發。南投縣籍的文學前輩及後起之秀,對家鄉的文學書寫,無論是詩、詞、散文、小說、評論等,皆斐然有成,令我難望項背、瞠乎其後 。我有幸出生於水沙連的埔里,生於斯、長於斯,對家鄉有一股「斯土有情」的特殊情愫,因而在醫療工作之暇,投入田野調查、文史工作、與文學書寫;我個人在文學的領域當中,就像一隻誤闖叢林的野兔,作品大多以報導文學的文體呈現,它的養分來自土地、人民、歷史、與情感,具有歷史性、文學性、感染性、國際性、與?示性,可以說是書寫與報導「真實的生命故事」。我踏查的足跡遍及南投縣境的原住民部落、以及平埔族群的村落,涉及的族群包括泰雅、賽德克、布農、邵、以及道卡斯、巴宰、噶哈巫、洪雅、拍瀑拉、巴布薩、客家等族群,因此在文學的領域中,我唯一的道路就是「走進田野,耙梳文獻,踏查足跡,採集口述,具實書寫,報導呈現」。世界浩瀚,人生苦短,直到現在,我的一生除了到外地求學、服役軍旅之外,在家鄉生活近一甲子了;玉山巍巍,濁水流長,風雨中的人民仍偎依著土地,延綿的故事仍在人間發生,顯然,南投縣有書寫不完的文學,似乎,我在生與命間,必須更加努力才行。
|
79
|
鄭仰貴
|
綠怡
|
鄭仰貴(1942-),學歷: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系行政組畢業。經歷:從事國民教育工作,擔任教師、主任、校長計14年。南投縣中寮鄉永和國民小學校長退休。曾任:中央日報.台灣新聞報.台灣日報記者,南投縣信義鄉後備軍人輔導中心組長、主任,救國團南投縣信義鄉團委會委員,南投縣信義鄉教育會理事.中寮鄉教育會監事,台中師團管區後備軍人顧問、發展委員,青溪寫作協會南投縣分會理事.南投青年寫作協會理事,中國文藝協會會員.中國新詩學會會員.笠詩社會員,南投縣文藝協會會員.中國青溪新文藝學會會員,得獎:45年就讀集集初中參加全縣三民主義論文比賽第一名,55年入伍服兵役參加全營區辯論比賽第一名,60年信義鄉全鄉演說及朗讀比賽第一名,62年第八屆中國語文獎章,62年全縣優良教師,62年台南社教館抗日英勇事蹟徵文比賽入選,63年全國特殊優良教師、社教有功人員,63年第九屆全省國語文競賽教師組作文第一名,67年全國教育學術團體聯合年會優良事蹟獎,71年省農會「吾愛吾村」歌詞第一名,74年民生報與中廣公司「交通安全」歌詞第一名,75年第六屆省政府省政報導獎,76年吳尊賢愛心獎,77年教育部及救國團歌詞入選,77年台北市志願服務協會服務歌第三名,78年稅捐處徵文第三名,79年省政府社會處志願服務宣導徵文入選,81年軍管區金環獎佳作,81年省政府推動祥和社會歌詞徵文入選,82年軍管區金環獎詩歌第一名,82年中華名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歌詞入選,83年中華名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歌詞入選,84年榮獲台中師範學院第五屆傑出校友,84年台中縣后里鄉歌第二名,84年環保署全國徵文比賽入選,86年環保處全國徵文比賽頭獎。
|
80
|
盧兆琦
|
離畢華
|
離畢華(1955-),本名盧兆琦,既是畫家,亦是詩人,兼擅小說和散文,創作四十年,目前仍持續不輟。在文學創作上,不論現代詩、散文或小?等文體,都是他筆耕的範圍,他總以凝鍊的文字在各文體之間遊走,優雅而從容地走進世間,仿若為嘈雜紛亂的塵寰中置入一絲恬淡和禪意;其散文用字典雅,倏忽往事於塵煙中閃現,望看現今人生,以靈性的思維觀照甚深,時而以幽默的筆觸描述人情土地的溫暖與美好,時而呈現行經花叢卻片葉不沾身的透悟,使人閱讀至文末,仍懸宕在悠然餘韻之哲思;當圖與詩交織,於典麗色調中又透著幾絲寂寥,尤其見其以肉身回應生死大問,猶如在暗夜中燃起一盞燈,泛出曖曖光華。在小說的表現上,偏愛描摹故事主人翁內心最幽深的部分,以其言行舉止來或質問、或對抗宿命。看主人翁們用其極為微弱的力量搏擊冥冥之神時,其間的無知和睿智、軟弱和堅強,藉以滌化人心。其筆法近乎張派,專擅以物喻事寓情,並以結構的蒙太奇剪接手法,予以對比、相襯,帶給讀者視覺深一層的體會玩味。其詩觀,在字面上毋寧是晦澀的、多象徵、多典故並多義的,可是以簡單純粹的字詞,載具深義,可見其煉字之勤,以此之勤,成就其詩風時而溫柔婉約可人、時而雄壯激昂亦可的獨特風格。散文方面則以敏銳多感的心,呼吸自身週遭的呼吸,冷暖自身週遭的冷暖,在平常的生活當中沉澱那分纖細和那份情意之後,以儂麗的文藻敷陳宛若初花之開謝,讀來自有一番甘醇。在繪畫藝術的表現上,自1982年迄今,於高雄新聞報藝廊、串門、御書房、時報廣場、市立圖書館、文化中心、高雄美術館共舉辦九次現代水墨、複合媒材以及油畫個展,以及多次聯展,深獲藝界好評,為南臺灣「提筆能寫能畫,開口能?能唱」的全方位藝術家。他以「裹著夜風獨行,以月光煉鑄文字、以夜色塗抹畫布。白天,則用來冥想,並讓靈魂快樂的哭泣」自況。學經歷:藝術學碩士。現職:專職寫作和繪畫。專長文類:現代詩、小說、散文。曾獲獎項:〈普普坦之猜想〉勇奪第二十一屆時報文學獎新詩首獎。〈春潮月影〉和〈一枚鈕扣〉獲得第一屆台灣文史營新詩競賽第一名及第三名。玉山文學獎小說類佳作。梁實秋散文獎佳作。台北文學獎新詩佳作。九歌兩百萬小說入圍(網路票選第一名/首獎從缺)。2012「好詩大家寫(現代詩組)」貳獎。重大文學相關經歷:1999年於國立師範大學台灣文學社演講<文學,生活的糾察者>。2004年高雄八五大樓<詩國邊界的我的遊方>2005年高雄文學館<小說人物的創生與賜死>2006年高雄文學館<新詩三昧---現代詩創作實務>2007年高雄文學館<跳出平面的故事---論劇本與小說>2007年高雄文學館駐館作家<肉身般若---愛與智慧的書寫藝術>2007年高雄文學館<小說和劇本的差異與創作>2008年嘉義大學民雄校區中文系演講《十三暝的月最美》2009年二月高雄文學館演講<海˙島˙人的書寫>2009年四月高雄文藻外語大學演講<堤契諾之歌>2009年五月高雄文學館演講<小說是一件古老繡袍>2011年二月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演講<時尚設計與實務管理──就是愛美麗>2014年四月應聘文藻外語大學法文系「法國文學評論——刺蝟的優雅」專題演講
|
82
|
蕭鈴珍
|
|
蕭鈴珍(1954-),生於南投市圓環、南投縣史館對面。南投國小、南投初中、中興高中、1977年東海大學社會系畢業,30年後,2007年拿到大葉大學休閒管理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學位。1972年起文章陸續發表於東海大學社會學系系刊。1976年 創辦東海大學 社會系「人與群」系刊 陸續發表文章。1991年 獲 南投縣婦女大學徵文比賽 第二名,1992年 獲 台灣省第八屆巡迴文藝營 創作獎,1993年 擔任中區青商會雜誌 專欄寫作,1996年6月出版「轉機」一書 ~~ 宏觀文化出版,2004年 擔任旅人雜誌 專欄寫作,2005年 獲 交通部觀光局頒發優良觀光領隊人員,1992年-2008年 陸續發表散文於報章、雜誌,2009年 獲 98年性別主流化徵文 特別獎,2010年7月出版『 旅行的故事 』~ 南投縣政府文化局 出版,2009年~2012年「文學記遊--南投散冊」~ 南投縣政府文化局出版,共四冊,蕭鈴珍書寫南投景點8篇 。因蕭鈴珍帶團到國外20多年,去過許多地方,接觸過各式各樣的人群。豐富的生活經歷,當以不同的視野回看故鄉時,驚豔於南投的美麗,才發現「南投的天尚水」。多年來游走于現實與夢幻間、商業與文學間、理性與感性間、實體與虛體間、聲音與文字之;在兩岸徘迴的我,如處於河之第三岸,何時才能困惑不再,能否怡然觀望兩岸美麗風光?應該選擇靠哪一岸?或者依舊在翹翹板的中線,保持最不穩定的平衡。目前雖著重在婦女的社會工作及栽培年輕人的教育上,也追趕著萬變的網路世界,仍牽絆著南投土地上的點點滴滴,紀錄與觀察絕對不能放棄。
|
83
|
簡明雪
|
|
簡明雪(1956-),出生草屯鄉間,逢甲大學畢業。喜歡用文字記錄人生, 住埔里時曾經營補習班,以教書和寫作為樂。但921地震是一個很大的轉折,之後迫於生計開過民宿、從事行程規畫及導覽解說、甚至簡餐水果吧……。日子多忙於雜務瑣事,卻不曾放棄對寫作的熱愛,始終堅信文學是一種善循環的傳承,所以將會在這條路上繼續努力。先生過世後,離開住了二十幾年的埔里,舉家遷回故鄉草屯定居,依憑親情的慰藉重新出發,兒子亦在此創業結婚生子,提早結束了療傷止痛期。現在是專職奶奶,作品雖銳減,但偶爾磨刀小試,亦有佳績。38歲時我才開始了寫作之路,起步雖晚,但總算找到了自已的人生定位。寫作是情緒和看法的抒發出口,因而也打造了我個人的直樸風格。寫最多的雖是散文,但小說、新詩、台語詩及報導文學亦多有涉獵、發表及得獎。文學的領域是寬廣無限的,原本只將興趣之作投投稿,到後來參加文學獎徵文,進而兩度通過國藝會審核,直至今日已出版了五本書,這都是始料未及的。
寫作就是要面臨一連串各式各樣的挑戰,才能永續。之前去埔里均頭國中教作文,後來應南投文化局之邀到竹山當文學創作班講師,又為拓展旅遊文學而考取國家華語導遊及領隊,及至努力不輟的演講,都只為撒播文學的種子,期能激發更多人心來參與寫作。
一路走來,每當作品被錄用印成鉛字時,都能讓我高興好些天,我一直很陶醉隨後而來的恭喜聲。說真心也行,說虛榮也罷,就如同我的姓一樣的「簡」單,反正都是造成我能直直走下去的動力。但是兩度得到玉山文學獎,以及通過國家文藝基金會審核補助,和獲得綠川個人史文學獎首獎時,真的讓我感動到顫抖、流淚。大概是很喜歡那種被肯定的感覺,我才因此對寫作越加上癮的吧!
得獎紀錄:
82年 教育部親職教育徵文比賽獲入選獎
89年 文建會「鄉鎮的故事─文學講古」,以〈草鞋阿嬤〉獲入選獎
89年 國家文藝基金會審核通過補助撰寫「怒海孤舟─體殘心不殘素人
作詞家徐品榮的故事」
93年 第五屆綠川個人史文學獎〈用愛打造生命奇蹟〉獲第一名
93年 第三屆玉山文學獎,〈番王舞菇〉獲短篇小說類佳作。
94年 國家文藝基金會審核通過補助撰寫「台灣立體俚語交趾燒文物集」
96年 第六屆綠川個人史文學獎〈不幸者的心聲〉獲第二名
96年 第九屆玉山文學獎〈Long Stay 事件〉獲散文類佳作
101年 〈為我排隊占位子〉入選母親節徵文
103年 〈賣麵的母親〉入選第三屆海峽兩岸漂母杯文學獎散文組第二名
103年 〈女兒的束脩〉入選第一屆愛的行動文學獎小品文組
105年 〈想念你的心跳聲〉入選第七屆生命樂活故事徵文
|
84
|
簡婉裁
|
|
簡婉裁(1961-),南投草屯人,中興大學中文系畢業,高雄師範大學研究所四十學分班畢業。曾任教於草屯商工,現已退休。寫作是一件令人愉悅的事,在詩篇裡可以盡情的翻騰,盡性的吶喊,更是一件十分痛快的事。散文似茶,馨香繚繞,回甘自得。小說似咖啡,苦澀甜美,婉轉曲折。詩似酒,滴滴醞釀,精淬內斂,時而深沉,時而狂妄!而今方知遠年詩人何以離不開酒!感謝陪伴我快樂成長的父母及家人,他們的愛讓我持續不斷的茁壯,也感謝一路相挺的友朋,他們的肯定與支持讓我永不孤寂!
|
85
|
簡榮聰
|
|
簡榮聰(1945-),筆名孟竹,別名青子、九峰生、尚五柳。出身於草屯鎮南埔農家的簡榮聰,南投鄉間樸實勤儉的生活基調,為其成長階段的重要的生活點滴。簡榮聰回憶道:「出身貧寒的農家,國小初中的學費,還得靠出售雞鴨錢繳交,念高工時,還得隨媽媽挑柴到草屯街賣錢換得過年的新衣,長年的昏黃煤油燈,風雨的夜半驚醒時,勞累的春耕夏耘日……,彷彿比同年的都市人更有深刻的體會,或許醞釀的情懷就深,結起的手繭也厚鄉土細微的閱歷,與及半工半讀的學歷,交集不尋常的詩情詩意。」 由於家中經濟條件不算富裕,因此簡榮聰在求學階段也幾經波折。中學時先就讀臺中二中,但由於農暇從事土木工作的的父親因為羨慕具有土木專業技能的監工,因此要求轉考臺中高工,先後就讀於文化大學中文系與中興大學中文系,報考公務員特考及普考合格,又曾進入東海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進修畢業。此外,由於自己對中醫有興趣,自己苦讀也通過中醫師檢定。 在台灣省文獻會主任委員任內曾積極推動興建「文獻史料館」、「民俗文物館」、「史蹟源流館」、「先賢紀念館」、「民間技藝館」等「台灣歷史文化園區五大文獻館」,並且推動二十項創新計畫。除了在政府單位當中的改革,簡榮聰也積極鼓吹各地方成立各自所屬文史文物團體及文史工作室,對於南投文學文化的推廣相當具有實際影響。
|
86
|
嚴振興
|
岩上
|
岩上(1938-2020),本名嚴振興,本籍臺灣嘉義人,遷居南投草屯近六十年,畢業於台中師範、逢甲大學。國中教師退休後,曾任台灣現代詩人協會理事、南投縣文化基金會常務董事、國立中正大學駐校作家;《南投青年》、《詩脈詩刊》、《笠詩刊》主編;現任台灣兒童文學學會理事長,《滿天星》兒童文學雜誌發行人兼總編輯,世界詩人運動組織PPDM會員。一九五○年代即接觸現代詩,1965年加入《笠》詩社,認同台灣本土、追求詩的現實性、共同倡和詩文學的經驗。一九七0年代本土意識抬頭,岩上以滿腔文學熱誠,付諸於詩社的創立,為當時較少接觸現代文學的南投地區,開拓一片文學之綠洲。他於1976年召集詩友創辦《詩脈》詩刊,推動七○年代現代詩的回歸本土。1994年起擔任《笠》詩刊主編8年,深耕本土寫實路線,強化本土詩學、積極提攜後輩新人,並推動台灣詩學國際化。1995年籌辦「日月潭亞洲詩人大會」,並多次參予日本、韓國、印度、蒙古等國際詩歌節會議。至今經常擔任各類文學獎評審委員,南投縣及其他地區詩學講座,文學創作班的指導老師。他的作品對準生命探討、鄉土關懷、哲理感悟和社會批判而發,精準而冷冽,能發人深省。曾獲第一屆吳濁流文學新詩獎、中興文藝獎章、文協新詩創作獎、台灣詩獎、南投縣文學貢獻獎等。創作《冬盡》、《台灣瓦》、《岩上八行詩》(後又以中英對照再版增訂)、《更換的年代》、《漂流木》《變體螢火蟲》《另一面》詩集10本、《詩的存在》、《詩的創發》、《詩的特質》詩評論集3本、《忙碌的布袋嘴》兒童文學詩集《綠意》散文等共20等,作品選入《台灣詩選》、《中華現代文學大系詩卷》、《亞洲現代詩集》(日本版)、《現代世界代表詩人選集》(韓國版)等,並譯成英、日、韓、蒙、印、德、西、多國語文。創作以現代詩為主,兼散文、文學評論,兒童文學。他的詩對準生命探討、生活觸發、鄉土關懷、哲思感悟、社會的觀察與批判,皆敏銳深刻且精準犀利,能發人深省。李魁賢認為他在處理詩的素材時,往往以「衝突面向」展現力與美,「岩上在多樣化的詩探索中,呈現繽紛的不同面貌,但我發現了他精神底流的主軸,以衝突架起了詩的張力和魅力網路。」詩風明朗簡淨。岩上至今仍繼續個人的創作,其作品見於三大報副刊及重要詩刊文學雜誌。此外,一直以來積極參與各項文學活動。以近期而言,並認為文學要自兒童紮根,推動兒童文學的發展。例如2012年:與嶺東科大視傳系合辦「詩的森林-童詩設計繪畫展」,展出100幅作品;2013年3月,協辦農委會舉行之「第五屆全國休閒農業童詩童畫競賽活動」。緊接著承辦草屯工藝園區與文化部合作之「紅豆.愛染」寫作計畫,完成「紅豆詩道」出版《紅豆.愛染》詩集與童詩集。2013年:參與名家詩人由林務局舉辦《阿里山詩集》詩作撰寫、陳澄喔波畫作配詩展覽、文訊30周年詩書畫藝義賣之盛事。人間衛視「知道」節目介紹詩人岩上45分鐘、林廣「品讀岩上100首詩作」由南投縣文化局出版。2014年:參與陳澄波專題研討會於國立台灣文學館、策劃「詩另面看板-童詩與現代詩展」南投文化局、台灣詩歌吟唱會於鹽水台灣詩路、【飛越文學地景-日月潭之美】岩上詩朗誦民視新聞台播出、笠詩社50週年慶在明道大學與台北紀州庵專題演講;2015出版《變體螢火蟲》在台北台中南投舉辦新書發表會等等。南投縣文化局專案整理出版作品5冊。其文學志業強調詩美學的藝術性,主題內容關懷點遍及生活、環境、土地、社會、政治、歷史、教育等層面,詩寫台灣經驗,關注人文發展與自然天道的平衡。
|
87
|
鐘義明
|
|
鐘義明(1949-2023),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畢業(63年)。國立竹山高中教師(63.7~78.3)。靈仙宗雜誌社顧問(72..8~)。中國道家茅山丹道協會榮譽顧問、指導顧問。雙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企業經營顧問。南投縣美術學會創會會員、理事。與岩上、王灝、渡堤、洪錦章創立「詩脈」詩社(65年)。救國團溪頭寫生隊教練領隊(66~69年)。臺灣新生報「美術專欄」主筆(66.10.18~70.03.30每週一次)。南投縣寫作協會總幹事(65年)。中國青年寫作協會師大分會總幹事;《師大青年》、《文苑》主編(62年)。《師鐸》、《美術系列》主編。臺灣發展研究院生命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100.08.01~102.12.31)。67年《石濤畫語錄-畫之研究》或中國畫學會主辦首屆畫學論文徵選第二名(68年1月刊《美術學報》13期)。77年《工藝鑑賞》講義獲行政院主辦「第三期工職教育改進計劃編寫稀有專業實行科目講義及教學參考手冊」優等獎。(77年12月由新形象出版事業有限公司出版)
|